空间数据采集与分析综合实践与科研训练-2024-2025-2
授课教师:120199,120271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本课程无指定教材,以自编讲义为主。
先修课程:测量与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主要参考书目:
本课程无主要参考书目。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介绍遥感和GIS空间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方法,通过综合实践,让学生可以将多门理论课程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培训和锻炼学生对相关基础课程的理论、方法、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自主创新的科研实践经历。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践训练与科研能力培养的课程,使得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对本专业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找到个人能力、喜好与专业发展的切入点,同时也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熟悉并掌握专业仪器设备的操作、培养野外调查中观测、采集、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己专业素质。 本课程拟选择珠海(淇澳岛)或梅州(广梅园)为综合实验地,课程内容包含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野外数据采集方法、外业仪器设备的使用、内业数据处理技术流程,以及综合实习报告和学术论文撰写等。 课程特点: (1)坚持理论讲授与实践实习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 (2)坚持基础理论与最新进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3)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积极运用新型的教学手段; (5)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形势与政策-2024-2025-1(13)202416996
授课教师:006166,012168,180386,210254,220106,220135,220136,230098,230103,230127
总学时:90
课程教材:1、主讲教材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事报告》杂志社,2022年。(注:各个学期均以最新出版的教材使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 2、辅助教材 (五)主要参考书目 (推荐若干参考书,并注明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本、出版日期等,每个章节指定一定数量、明确的阅读资料)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外文出版社。 [2]党和国家各种重要会议资料等。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外文出版社。
[1]. [2]党和国家各种重要会议资料等。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深入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学基本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引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2022年上辑)》并结合学校学院的具体情况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城市发展战略-2022-2023-2
授课教师:020111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自编讲义。本课程属于城乡规划时间的实用性内容,没有通用教材,授课二十多年来,主要采用自编讲义的方式进行授课。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城市发展战略,周成勇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简介:《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与制定》不仅包括城市发展战略制定的目标和依据、基本模式和方案、涉及的重大关系,以及城市发展战略的可行性和风险分析,具体制定方法,实施、反馈和调整,还包括城市发展战略的国内外案例和模拟制定等内容。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发展战略理论和城市规划实践结合起来,使本专业学生能够掌握城镇发展中相关的战略知识与社会经济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及要求:城市发展战略是由发展战略学和城镇发展学交叉派生的科学,发展战略的内涵由初始的军事涵义拓宽到其他社会生活领域,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至更为广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内涵拓展到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及其相关的社会经济分析手段,这些内容均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和应用。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中国自然地理-2023-2024-1
授课教师:006461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教材选用“新编中国自然地理”,其内容涉及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形成与演变,区域分异规律,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以及国土整治等方面的问题。
先修课程:无
主要参考书目:
新编中国自然地理,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土壤地理学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新编中国自然地理》系统论述了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形成、演变及区域分布规律;揭示了中国自然环境形成的古地理背景,综合分析了地貌、气候、陆地水、海域、土壤、生物各地理要素的形成因素,阐明了自然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则、方法,综合分析各个自然地理区域特点的形成、区域内部差异、资源环境的利用改造等问题。不同尺度的区域研究是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基础,在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自然灾害防治等社会需求的建设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遥感原理与应用(含实验)-2023-2024-1
授课教师:070075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自编讲义
先修课程: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主要参考书目:
(1)遥感原理与应用,孙家柄,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1]. (2)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赵英时等,科学出版社,2013.
[2]. (3)定量遥感:理念与算法,科学出版社,2013.
[3]. (4)遥感物理,徐希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遥感原理与应用是地理信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涉及遥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方法两部分内容,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是定量遥感学习与研究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电磁辐射的基本理论与规律、地物结构与光谱特性、辐射传输理论、大气效应及其纠正、遥感应用基本方法,包括:混合像元分析,特征提取、时间序列分析等;遥感在城市、城市、灾害等领域的应用等等内容。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旅游地理学-202310054
授课教师:130233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保继刚, 楚义芳编著. 旅游地理学(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先修课程:无
主要参考书目:
无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主要讲授旅游地理学的相关知识,主要介绍如何从地理学的视角分析旅游现象。本课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旅游和旅游者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旅游和旅游者的定义、旅游研究的基本问题、旅游动机、旅游(者)类型及旅游体验的性质。第二部分介绍旅游目的地开发与演变。主要介绍旅游资源与旅游地开发、旅游环境容量和旅游地演化规律的相关知识,进而分析不同旅游地发展模式的差异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第三部分介绍旅游影响。主要从可持续发展、生产与消费关系、商品化、权力关系等视角分析旅游经济影响、旅游社会文化影响和旅游环境影响以及这三个方面与地方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城市空间分析与规划应用-202310008
授课教师:030131,120199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自编讲义
先修课程: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概论
主要参考书目:
牛强,严雪心等.城乡规划GIS技术应用指南.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双评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1]. 牛强. 城乡规划GIS技术应用指南.GIS方法与经典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2]. 龙瀛,毛其智.城市规划大数据理论与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3]. 周婕,牛强.城乡规划GIS实践教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必修课,在有关空间规划理论和方法体系概述的基础上,重点结合案例,分别从航空摄影测量和遥感、GIS/AI入门和空间分析两个主要模块,介绍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双评价、城乡规划大数据应用、城乡规划实践等领域中城市空间分析的主要方法。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牢固掌握城市空间分析的相关概念、思路和主要工作方法,了解本领域研究前沿,掌握城市空间分析相关的概念模型、数学建模方法、遥感与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城乡规划的相关研究和应用中。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灾害地理与城乡安全规划-2023-2024-1
授课教师:130285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刘茂、李迪.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
主要参考书目:
陈颙,史培军.自然灾害(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 翟国方.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灾害地理与城乡安全规划是运用地理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研究自然灾害的类型、发生机制和分布规律,以及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安全规划与防灾规划对自然灾害进行预防与控制的科学。本课程是自然灾害学、应用地理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交叉学科,注重对灾害地理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的阐述,传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防灾减灾理念以及科学实用的预测预报技术方法,采用风险分析原理,掌握城市安全规划和防灾规划的工作流程。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