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选项

全球帝国史(1500-2000)-2025-2026-1

授课教师:240039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革与军事冲突》(共2册),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

[1]. 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魏凤莲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 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朱荫贵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3]. 川岛真:《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田建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4]. 费正清(编):《中国的世界秩序》,杜继东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5].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刘北成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

[6]. 何伟亚:《英国的课业》,刘天路、邓红风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7]. 简·伯班克,弗雷德里克·库珀:《世界帝国史:权力与差异政治》,柴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

[8]. 纳扬·昌达:《大流动》,顾捷昕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

[9]. 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大分流》,史建云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

[10]. 萨义德(Edward W. Said):《东方学》,王宇根译,北京:三联书店,2019年。

[11]. Cooper, Frederick, Colonialism in Question: Theory, Knowledge, Histo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5.

[12]. Ferguson, Niall, Empire: How Britain Made the Modern World, Penguin Books, 2004.

[13]. Pagden, Anthony, The Enlightenment and Why It Still Matters, Random House, 2013.

[14]. Richter, Antje, The Perils of Interpreting: The Lives and Afterlives of Early Chinese Text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21.

[15]. Stanziani, Alessandro, Unfabling the East: The Enlightenment's Encounter with Asia, Rowman & Littlefield International, 2018.

[16]. Trivellato, Francesca, Going the Distance: Eurasian Trade and the Rise of the Business Corporation, 1400–1700,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20.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分为四个模块:一、全球化与帝国,共四讲;二、东西帝国交流,共四讲;三、西方帝国史,共八讲;四、东亚帝国史,共二讲。这十八讲在讲授完全四周的全球化与帝国研究的背景知识和理论后,剩下的十四周课程,将依学生的兴趣,挑选相关课件进行讲授。 而本课程中的“西方帝国史”模块,分为帝国和殖民两视角。帝国视角先探讨从十五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开始,欧洲王国逐渐朝向帝国转化,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德国与俄罗斯,各自在南、北美洲和南亚、东南亚开展了殖民帝国的版图。 殖民视角主要分为殖民美洲和亚洲两大子模块,解释这五百年来的政治经济逻辑、军事外交战略以及帝国殖民互动。并重点探讨帝国殖民经济背后的经济哲学,例如:重金主义、重商主义、重农主义、自由贸易等,融入课程,使得学生得以了解在长达五百年的殖民活动中的获利动机究竟为何? 本课程的“东西帝国交流史”模块讨论自十五世纪以降的天主教传教士的活动、十八世纪启蒙运运的中国热、十九世纪的东方除魅化以及二十世纪的东方主义的一系列流变,了解在四百年的东西交流之间,到底在哪些概念产生矛盾冲突,最后导致军事冲突。 本课程的“东亚帝国史”模块而从十九世纪中叶后,中国、日本和朝鲜也被卷入这波帝国与全球化的浪潮,因此传授清、日本和朝鲜帝国建讲的视角,进一步理解在欧洲帝国崛起的同时,东亚三国如何应对来自西方的挑战以及与东亚的邻国如何进行“零和”游戏。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教师: 张志云
访客不能访问此课程,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