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理论
总学时:48
课程教材:《儿科学》第9版,王卫平主编
主要参考书目:
1.江载芳,申昆玲、王天有,《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
[1]. 2.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儿科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小儿生长发育、保健及疾病防治的医学学科。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小儿时期的解剖生理特点、预防保健措施、常见病发生原因、预防和诊断治疗方法,为学生从事儿科临床医疗及儿童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儿科学分为三个领域:预防儿科学、发育儿科学和临床儿科学。随着医学的发展,预防儿科学研究内容日趋重要。临床儿科学分为呼吸、消化、心血管、血液、神经、肾脏、内分泌、传染病、急救和康复等亚专业分支。近年来,为满足某些特殊年龄阶段医疗保健的需要,以年龄为划分特征的三级学科逐渐形成,包括胎儿医学、新生儿学、围生期医学与青春期医学等新的学科。 通过对小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学习,牢固掌握儿科常见病的发展规律和诊断防治方案,一般掌握疑难病症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 诊断及鉴别诊断步骤,了解危急重症的抢救程序和原则,了解儿科学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进展。 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儿科学理论课程体系为依托,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职业素养、医学人文及历史文化等方面融入思政教育。提升医学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从更高的角度思考我国儿童健康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