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选项

医学影像学-2023-2024-2(4)

授课教师:830998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孟悛非,冯仕庭主编,《医学影像学》第4版,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学校“十四五”医学规划形态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

主要参考书目:

1. 郭启勇. 实用放射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1]. 2. 唐光健、秦乃姗.现代全身CT诊断.第三版,北京:中国医药科学出版社,2013

[2]. 3. 周康荣,陈祖望.体部磁共振成像.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

[3]. 4. 田家玮、张运、姜玉新 超声医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4]. 5. 教学网站 http//jpkc.sysu.edu.cn/2006/fszdx/index.htm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医学影像学包括影像诊断和影像介入两部分,是医学本科学生必修课之一,是由医学基础过渡到医学临床的一门重要的桥梁课程。随着科学技构包括电子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和新的影像设备的广泛应用,原先单一的X线诊断学的教学模式已发展成为包括CT、MRI、DSA、US、PET和影像介入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的教学模式——《医学影像学》。学生在完成病理学和部分诊断学课程后开始教授《医学影像学》,包括X线、CT、MRI、DSA、超声、介入等内容;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PACS、远程诊疗、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诊断等内容也不断融入《医学影像学》教学内容之中。《医学影像学》属于形态学科但随着功能影像学的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有关人体各项机能的检测的内容纳入《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之中。教学着重于临床实际应用,重视形象教学和直观教学,理论讲授要注意与阅读影像学图像相结合,还要充分利用视听教具如解剖和病理标本、模型、计算机教学软件、电脑、网络等方法,避免抽象式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影像学要密切联系临床,联系和印证解剖、生理和病理等学科的有关基础理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精讲多练,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习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阅片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寓思政、医德于教学之中,促使学生德育、智育的全面成长。 《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加强学生的全面观察、系统分析的临床思维能力的锻炼,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将医学影像学理论分为要求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以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常见疾病的影像学综合诊断能力。通过理论课与实习课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原理,掌握常见疾患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和介入治疗的原则;熟悉各类影像检查技术在各系统疾病的应用特点;了解医学影像学的新进展和新技术;能综合运用医学影像学信息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访客不能访问此课程,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