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理论-2024-2025-2(3)
内科学理论-2024-2025-2
外科学理论-2024-2025-2
授课教师:073096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0年。
[1]. 2. 石美鑫:实用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2。
[2]. 3. 朱壮涌等 主译:克氏外科精要。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1998。
[3]. 4. 马腾骧:现代泌尿外科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 5. 王任直等 主译:神经外科手术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5]. 6. 薛庆澄:神经外科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天津,1992。
[6]. 7. Miller: Anesthesia(Five edition). Churchill Livingstone,2000。
[7]. 8.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4。
[8]. 9. 卢世璧 主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9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9]. 10. 石应康 主译:胸心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0。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外科学》是预防医学的专业课程,外科教学应使学生牢固掌握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从事预防医学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他临床医学学科,特别是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临床医学学科的学习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医学心理学-2024-2025-2
授课教师:043018,043020,053040,063050,083086,133048,163002,830362,830363,830370,830376,831211,831223
总学时:24
课程教材:姚树桥,杨艳杰 主编. 医学心理学. 第7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7月
先修课程:无
主要参考书目:
1).姚树桥主编.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病学. 第1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 2).姜乾金主编. 医学心理学. 第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7月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医学心理学是一门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旨在阐明人是有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两方面的,而心理因素在健康与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对应该如何全面地对待病者,提高医疗质量,推动医学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促进医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成为能基掌握现代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观点并能加以应用,能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新型医务工作者。 其任务则包括:①使医学生掌握医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及知识、医学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与技术,将来能够识别及处理有关医学中的常见心理问题;②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整体医学观,即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③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医学生应具备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学习、工作能力,以适应现代的医学发展的要求。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医学影像学-2024-2025-2
授课教师:830998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孟悛非,冯仕庭主编,《医学影像学》第4版,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学校“十四五”医学规划形态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
主要参考书目:
1. 郭启勇. 实用放射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1]. 2. 唐光健、秦乃姗.现代全身CT诊断.第三版,北京:中国医药科学出版社,2013
[2]. 3. 周康荣,陈祖望.体部磁共振成像.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
[3]. 4. 田家玮、张运、姜玉新 超声医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4]. 5. 教学网站 http//jpkc.sysu.edu.cn/2006/fszdx/index.htm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医学影像学包括影像诊断和影像介入两部分,是医学本科学生必修课之一,是由医学基础过渡到医学临床的一门重要的桥梁课程。随着科学技构包括电子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和新的影像设备的广泛应用,原先单一的X线诊断学的教学模式已发展成为包括CT、MRI、DSA、US、PET和影像介入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的教学模式——《医学影像学》。学生在完成病理学和部分诊断学课程后开始教授《医学影像学》,包括X线、CT、MRI、DSA、超声、介入等内容;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PACS、远程诊疗、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诊断等内容也不断融入《医学影像学》教学内容之中。《医学影像学》属于形态学科但随着功能影像学的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有关人体各项机能的检测的内容纳入《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之中。教学着重于临床实际应用,重视形象教学和直观教学,理论讲授要注意与阅读影像学图像相结合,还要充分利用视听教具如解剖和病理标本、模型、计算机教学软件、电脑、网络等方法,避免抽象式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影像学要密切联系临床,联系和印证解剖、生理和病理等学科的有关基础理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精讲多练,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习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阅片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寓思政、医德于教学之中,促使学生德育、智育的全面成长。 《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加强学生的全面观察、系统分析的临床思维能力的锻炼,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将医学影像学理论分为要求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以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常见疾病的影像学综合诊断能力。通过理论课与实习课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原理,掌握常见疾患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和介入治疗的原则;熟悉各类影像检查技术在各系统疾病的应用特点;了解医学影像学的新进展和新技术;能综合运用医学影像学信息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外科学理论-中山三院
诊断学-2024-2025-1
授课教师:830113
总学时:144
课程教材:《诊断学》 万学红、卢雪峰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9版 2018年6月出版 Diagnostics, Chief editor: WANG Xuehong, LU Xuefe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9th Edition, June 2018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 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主要参考书目:
《临床诊断学》 万学红、陈红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3版, 2015年6月出版
[1]. Clinical Diagnostics, Chief editor : WANG Xuehong, CHEN Ho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3rd Edition, June 2015
[2]. 《实验诊断学》 尚红、王兰兰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3版, 2015年5月出版
[3]. Laboratory Diagnostics, Chief editor: SHANG Hong, WANG Lanlan,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3rd Edition, May 2015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各专业学科的重要基础,是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关键学科。它论述了疾病的临床表现,各种显示疾病存在的基本体格检查方法,即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以及检验技能,教授了如何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去识别疾病,判断和揭示疾病的本质,使学习者掌握诊断的原理和方法,学会采集、综合、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概括诊断依据,提出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诊断。 通过学习诊断学达到以下目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牢固掌握规范化的体格检查手法,熟悉常用检验项目的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通过问题式、启发式教学,初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临床实践和动手能力。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精神病学理论-2024-2025-1
授课教师:043018,043020,053040,063050,083086,163002,830362,830363,830370,830376,831211,831223
总学时:24
课程教材:马辛、毛富强主编. 精神病学.第四版.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9年8月
先修课程:无
主要参考书目:
(1)郝伟主编. 精神病学. 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7月
[1]. (2)陆林主编. 精神病学. 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4月
[2]. (3)方贻儒主编. 精神病学. 第二版.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3年3月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以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治疗和预防为目的一门科学。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掌握精神病学的基础理论、精神疾病症状学、精神检查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并能掌握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原则和预防措施,使医学生具有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能够识别常见的精神疾病,给予恰当地处理。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影像诊断学-202412636
授课教师:041007,041021,041029,061059,071049,071050,081049,111121,121071,131140,131145,141175,151111,151118,151121,151123,151137,812153,812191,812239,812298,812476,812524,819103
总学时:90
课程教材:金征宇主编,《医学影像学》第三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 孟悛非主编,《医学影像学》第四版,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
[1]. 2. 郭启勇.实用放射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 3. 唐光健、秦乃姗.现代全身CT诊断.第三版,北京:中国医药科学出版社,2013
[3]. 4. 周康荣,陈祖望.体部磁共振成像.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
[4]. 5. 田家玮、张运、姜玉新 超声医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5]. 6. R.G.Grainger,D.J.Allison,A.Adam,et al.,Diagnostic Radiology-A Textbook of Medical Ima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医学影像学包括影像诊断和影像介入两部分,是医学本科学生必修课之一,是由医学基础过渡到医学临床的一门重要的桥梁课程。随着电子计算机与微电子、X线、电磁学等技术的发展,原先单一的X线诊断学的教学模式已发展成为包括CT、MRI、DSA、US、PET和影像介入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的教学模式——《医学影像学》。学生在完成病理学和部分诊断学课程后开始教授《医学影像学》,包括X线、CT、MRI、DSA、超声、介入等内容。《医学影像学》属于形态学科,教学着重于临床实际应用,重视形象教学和直观教学,理论讲授要注意与阅读影像学图像相结合,还要充分利用视听教具如解剖和病理标本、模型、计算机教学软件、电脑视频等方法,避免抽象式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影像学要密切联系临床,联系和印证解剖、生理和病理等学科的有关基础理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精讲多练,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习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阅片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寓医德于教学之中,促使学生德育、智育的全面成长。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加强思政教育。首先较强树立学生的爱国主意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治病救人、关爱患者的医学人文精神。教师自身应具备思政教育的思想意识,重视执行思政教育,在课堂及日常行为中注意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寓医德于教学之中。教师要加强自身医学人文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从实际工作出发,向医学生传授人文知识、弘扬祖国医学的精髓文化、加强学生法律意识。在临床中,强化以人为本的观念,将人文关怀、职业操守、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教育,提高学生精神境界,使医学专业学习过程更具有人性化、道德化。教师要积极运用医德典范,鼓励学生多阅读人文艺术类书籍,引导学生形成高尚医者精神,增强职场胜任力。帮助学生树立讲法律意识贯穿于工作之中。总之,教师的思政教育,要把党的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于教学各个环节,培养人们满意的医生,帮助学生实现医学梦。 《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加强学生的全面观察、系统分析的临床思维能力的锻炼,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将医学影像学理论分为要求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以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常见疾病的影像学综合诊断能力。通过理论课与实习课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原理,掌握常见疾患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和介入治疗的原则;熟悉各类影像检查技术在各系统疾病的应用特点;了解医学影像学的新进展和新技术;能综合运用医学影像学信息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影像诊断学-202412610
授课教师:041007,041021,041029,061059,071049,071050,081049,111121,121071,131140,131145,141175,151111,151118,151121,151123,151137,812153,812191,812239,812298,812476,812524,819103
总学时:90
课程教材:金征宇主编,《医学影像学》第三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 孟悛非主编,《医学影像学》第四版,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
[1]. 2. 郭启勇.实用放射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 3. 唐光健、秦乃姗.现代全身CT诊断.第三版,北京:中国医药科学出版社,2013
[3]. 4. 周康荣,陈祖望.体部磁共振成像.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
[4]. 5. 田家玮、张运、姜玉新 超声医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5]. 6. R.G.Grainger,D.J.Allison,A.Adam,et al.,Diagnostic Radiology-A Textbook of Medical Ima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医学影像学包括影像诊断和影像介入两部分,是医学本科学生必修课之一,是由医学基础过渡到医学临床的一门重要的桥梁课程。随着电子计算机与微电子、X线、电磁学等技术的发展,原先单一的X线诊断学的教学模式已发展成为包括CT、MRI、DSA、US、PET和影像介入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的教学模式——《医学影像学》。学生在完成病理学和部分诊断学课程后开始教授《医学影像学》,包括X线、CT、MRI、DSA、超声、介入等内容。《医学影像学》属于形态学科,教学着重于临床实际应用,重视形象教学和直观教学,理论讲授要注意与阅读影像学图像相结合,还要充分利用视听教具如解剖和病理标本、模型、计算机教学软件、电脑视频等方法,避免抽象式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影像学要密切联系临床,联系和印证解剖、生理和病理等学科的有关基础理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精讲多练,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习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阅片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寓医德于教学之中,促使学生德育、智育的全面成长。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加强思政教育。首先较强树立学生的爱国主意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治病救人、关爱患者的医学人文精神。教师自身应具备思政教育的思想意识,重视执行思政教育,在课堂及日常行为中注意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寓医德于教学之中。教师要加强自身医学人文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从实际工作出发,向医学生传授人文知识、弘扬祖国医学的精髓文化、加强学生法律意识。在临床中,强化以人为本的观念,将人文关怀、职业操守、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教育,提高学生精神境界,使医学专业学习过程更具有人性化、道德化。教师要积极运用医德典范,鼓励学生多阅读人文艺术类书籍,引导学生形成高尚医者精神,增强职场胜任力。帮助学生树立讲法律意识贯穿于工作之中。总之,教师的思政教育,要把党的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于教学各个环节,培养人们满意的医生,帮助学生实现医学梦。 《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加强学生的全面观察、系统分析的临床思维能力的锻炼,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将医学影像学理论分为要求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以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常见疾病的影像学综合诊断能力。通过理论课与实习课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原理,掌握常见疾患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和介入治疗的原则;熟悉各类影像检查技术在各系统疾病的应用特点;了解医学影像学的新进展和新技术;能综合运用医学影像学信息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