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rolment options

影像诊断学-202412610

授课教师:041007,041021,041029,061059,071049,071050,081049,111121,121071,131140,131145,141175,151111,151118,151121,151123,151137,812153,812191,812239,812298,812476,812524,819103

总学时:90

课程教材:金征宇主编,《医学影像学》第三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 孟悛非主编,《医学影像学》第四版,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

[1]. 2. 郭启勇.实用放射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 3. 唐光健、秦乃姗.现代全身CT诊断.第三版,北京:中国医药科学出版社,2013

[3]. 4. 周康荣,陈祖望.体部磁共振成像.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

[4]. 5. 田家玮、张运、姜玉新 超声医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5]. 6. R.G.Grainger,D.J.Allison,A.Adam,et al.,Diagnostic Radiology-A Textbook of Medical Ima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医学影像学包括影像诊断和影像介入两部分,是医学本科学生必修课之一,是由医学基础过渡到医学临床的一门重要的桥梁课程。随着电子计算机与微电子、X线、电磁学等技术的发展,原先单一的X线诊断学的教学模式已发展成为包括CT、MRI、DSA、US、PET和影像介入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的教学模式——《医学影像学》。学生在完成病理学和部分诊断学课程后开始教授《医学影像学》,包括X线、CT、MRI、DSA、超声、介入等内容。《医学影像学》属于形态学科,教学着重于临床实际应用,重视形象教学和直观教学,理论讲授要注意与阅读影像学图像相结合,还要充分利用视听教具如解剖和病理标本、模型、计算机教学软件、电脑视频等方法,避免抽象式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影像学要密切联系临床,联系和印证解剖、生理和病理等学科的有关基础理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精讲多练,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习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阅片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寓医德于教学之中,促使学生德育、智育的全面成长。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加强思政教育。首先较强树立学生的爱国主意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治病救人、关爱患者的医学人文精神。教师自身应具备思政教育的思想意识,重视执行思政教育,在课堂及日常行为中注意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寓医德于教学之中。教师要加强自身医学人文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从实际工作出发,向医学生传授人文知识、弘扬祖国医学的精髓文化、加强学生法律意识。在临床中,强化以人为本的观念,将人文关怀、职业操守、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教育,提高学生精神境界,使医学专业学习过程更具有人性化、道德化。教师要积极运用医德典范,鼓励学生多阅读人文艺术类书籍,引导学生形成高尚医者精神,增强职场胜任力。帮助学生树立讲法律意识贯穿于工作之中。总之,教师的思政教育,要把党的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于教学各个环节,培养人们满意的医生,帮助学生实现医学梦。 《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加强学生的全面观察、系统分析的临床思维能力的锻炼,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将医学影像学理论分为要求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以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常见疾病的影像学综合诊断能力。通过理论课与实习课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原理,掌握常见疾患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和介入治疗的原则;熟悉各类影像检查技术在各系统疾病的应用特点;了解医学影像学的新进展和新技术;能综合运用医学影像学信息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Teacher: 张小玲
Guests cannot access this course. Please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