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课程设计-2024-2025-2

授课教师:190036

总学时:28

课程教材:贾邵义、柴诚敬主编,《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0。 Shao-Yi Jia, Cheng-Jing Chai, 《 Basic Design of Fundament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15 October.

先修课程:化工原理 Princip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主要参考书目:

钱颂文主编,《换热器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08。

[1]. Song-Went Qian, 《Design Handbook of Heat Exchanger》, Pressed by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02 August.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化工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高等数学、物理学、化学、机械制图和物理化学为基础,以化工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基础技术课程。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化学工业中共有的化工单元操作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和工艺的基本计算方法。化工课程设计是化工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第一次进行的设计,要求每位同学独立完成一个实际装置的设计。设计中应对原理、操作、流程及设备的结构、制造、安装、检修进行全面考虑,最终以简洁的文字,表格及图纸正确地把设计表达出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化工生产过程各种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用工程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化工中的科研和生产问题。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教師: 吴青芸

形势与政策-化工学院-202426182

授课教师:006166,012168,180386,210254,220106,220135,220136,220139,220207,220539,230098,230103,230127

总学时:90

课程教材:1、主讲教材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事报告》杂志社,2024、2025年。(注:各个学期均以最新出版的教材使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 2、辅助教材 (五)主要参考书目 (推荐若干参考书,并注明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本、出版日期等,每个章节指定一定数量、明确的阅读资料)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外文出版社。 [2]党和国家各种重要会议资料等。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外文出版社。

[1]. [2]党和国家各种重要会议资料等。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深入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学基本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引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并结合学校学院的具体情况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形势与政策-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22级(珠海)88人-李江峰王思霓

授课教师:006166,012168,180386,210254,220106,220135,220136,220139,220207,220539,230098,230103,230127

总学时:90

课程教材:1、主讲教材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事报告》杂志社,2024、2025年。(注:各个学期均以最新出版的教材使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 2、辅助教材 (五)主要参考书目 (推荐若干参考书,并注明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本、出版日期等,每个章节指定一定数量、明确的阅读资料)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外文出版社。 [2]党和国家各种重要会议资料等。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外文出版社。

[1]. [2]党和国家各种重要会议资料等。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深入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学基本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引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并结合学校学院的具体情况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新生研讨课:海洋资源化学-2024-2025-2

授课教师:190007,200030,200373,220128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自编讲义,无现成教材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 辛仁臣, 刘豪, 关翔宇等编著,《海洋资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北京

[1]. 2. 弗兰克·J.米勒罗,《化学海洋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19, 广州

[2]. 3. 于广利, 谭仁祥,《海洋天然产物与药物研究开发》, 科学出版社, 2016, 北京

[3]. 4. 汪波, 彭爱云, 黄志纾著,《基础有机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北京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的发达程度是一个国家科技力量和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地位的标志。海洋资源化学则是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的基础之一。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海洋资源化学基础,海洋资源化学研究技术与方法,天然产物化学,海水资源化学、海洋油气资源化学、海洋矿产资源化学、海洋核心元素循环与利用与海洋污染与海洋环境化学等八部分内容。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与可持续发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贡献自己力量的情怀;牢固掌握海洋资源的化学特征、性质和功能的关系;掌握海洋化学研究所涉提取、分离、结构表征的常用技术与方法;了解这些资源作为功能化学品的潜力与开发过程之间的关系,一般了解海洋资源化学对后续涉海课程,特别是涉海化学化工课程与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的重要性。课程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研讨的方式相结合,一方面通过教师介绍海洋资源的基本概念、资源的化学基础与资源化学研究的基本技术与方法,以及典型的海洋资源类型及其利用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化工、生物、材料学基础,展示海洋资源化学在生命学科、材料学科和国防及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通过精选特定主题作为研讨内容,促进新生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学习思维和模式的转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探索热情,掌握学习资源的利用,帮助新生初步树立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研究型自主学习理念,培养创新和批判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同时提升专业兴趣和学术兴趣,形成对本学科专业的情感认同,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最终实现提升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立德树人成效的总目标。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教師: 李亚楠, 刘源

新生研讨课:海洋资源化学-202425770

授课教师:190007,200030,200373,220128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自编讲义,无现成教材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 辛仁臣, 刘豪, 关翔宇等编著,《海洋资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北京

[1]. 2. 弗兰克·J.米勒罗,《化学海洋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19, 广州

[2]. 3. 于广利, 谭仁祥,《海洋天然产物与药物研究开发》, 科学出版社, 2016, 北京

[3]. 4. 汪波, 彭爱云, 黄志纾著,《基础有机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北京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的发达程度是一个国家科技力量和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地位的标志。海洋资源化学则是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的基础之一。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海洋资源化学基础,海洋资源化学研究技术与方法,天然产物化学,海水资源化学、海洋油气资源化学、海洋矿产资源化学、海洋核心元素循环与利用与海洋污染与海洋环境化学等八部分内容。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与可持续发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贡献自己力量的情怀;牢固掌握海洋资源的化学特征、性质和功能的关系;掌握海洋化学研究所涉提取、分离、结构表征的常用技术与方法;了解这些资源作为功能化学品的潜力与开发过程之间的关系,一般了解海洋资源化学对后续涉海课程,特别是涉海化学化工课程与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的重要性。课程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研讨的方式相结合,一方面通过教师介绍海洋资源的基本概念、资源的化学基础与资源化学研究的基本技术与方法,以及典型的海洋资源类型及其利用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化工、生物、材料学基础,展示海洋资源化学在生命学科、材料学科和国防及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通过精选特定主题作为研讨内容,促进新生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学习思维和模式的转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探索热情,掌握学习资源的利用,帮助新生初步树立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研究型自主学习理念,培养创新和批判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同时提升专业兴趣和学术兴趣,形成对本学科专业的情感认同,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最终实现提升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立德树人成效的总目标。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新生研讨课:海洋资源化学-202425771

授课教师:190007,200030,200373,220128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自编讲义,无现成教材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 辛仁臣, 刘豪, 关翔宇等编著,《海洋资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北京

[1]. 2. 弗兰克·J.米勒罗,《化学海洋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19, 广州

[2]. 3. 于广利, 谭仁祥,《海洋天然产物与药物研究开发》, 科学出版社, 2016, 北京

[3]. 4. 汪波, 彭爱云, 黄志纾著,《基础有机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北京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的发达程度是一个国家科技力量和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地位的标志。海洋资源化学则是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的基础之一。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海洋资源化学基础,海洋资源化学研究技术与方法,天然产物化学,海水资源化学、海洋油气资源化学、海洋矿产资源化学、海洋核心元素循环与利用与海洋污染与海洋环境化学等八部分内容。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与可持续发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贡献自己力量的情怀;牢固掌握海洋资源的化学特征、性质和功能的关系;掌握海洋化学研究所涉提取、分离、结构表征的常用技术与方法;了解这些资源作为功能化学品的潜力与开发过程之间的关系,一般了解海洋资源化学对后续涉海课程,特别是涉海化学化工课程与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的重要性。课程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研讨的方式相结合,一方面通过教师介绍海洋资源的基本概念、资源的化学基础与资源化学研究的基本技术与方法,以及典型的海洋资源类型及其利用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化工、生物、材料学基础,展示海洋资源化学在生命学科、材料学科和国防及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通过精选特定主题作为研讨内容,促进新生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学习思维和模式的转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探索热情,掌握学习资源的利用,帮助新生初步树立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研究型自主学习理念,培养创新和批判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同时提升专业兴趣和学术兴趣,形成对本学科专业的情感认同,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最终实现提升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立德树人成效的总目标。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形势与政策-202416952

授课教师:006166,012168,180386,210254,220106,220135,220136,230098,230103,230127

总学时:90

课程教材:1、主讲教材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事报告》杂志社,2022年。(注:各个学期均以最新出版的教材使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 2、辅助教材 (五)主要参考书目 (推荐若干参考书,并注明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本、出版日期等,每个章节指定一定数量、明确的阅读资料)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外文出版社。 [2]党和国家各种重要会议资料等。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外文出版社。

[1]. [2]党和国家各种重要会议资料等。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深入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学基本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引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2022年上辑)》并结合学校学院的具体情况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奇妙的仿生学2024

授课教师:200030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 仿生智能纳米界面材料,江雷等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1]. 2. 仿生学导论. 任露泉, 梁云虹.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6.

[2]. 3. 仿生学, D. S. 哈拉西,科学出版社, 1965年.

[3]. 4. 仿生材料,崔福斋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 5. 天然生物材料及其仿生工程材料,贾贤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5]. 6. 纳米科学与技术:分子仿生. 贾贤等,科学出版社, 2013.

[6]. 7. Meyers M.A., Chen P.-Y., Biological Materials Science: Biological Materials, Bioinspired Materials, and Biomaterials, CUP, 2014

[7]. 8. Bio- and Bioinspired Nanomaterials, Daniel Ruiz-Molina, Fernando Novio, Claudio Roscini, Wiley-VCH, 2014

[8]. 9. Bioinspired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Lamboni, Lallepak; Xiao, Lin; Yang, Guang, Wiley, 2018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该课程以仿生学研究为主题,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介绍仿生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自制课件等,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辅助以创新的协作式学习,使学生认识并了解仿生学研究,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能力。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教師: 李亚楠

有机化学-2024-2025-1

授课教师:005790,180380,190036,200286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有机化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古练权、汪波、黄志纾、吴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大学化学,海洋资源化学

主要参考书目:

1、刑其毅、裴伟伟、徐瑞秋、裴坚编,《基础有机化学》(上,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1]. 2、K. PETER C. VOLLHARDT and NEIL E. SCHORE, 《Organic Chemistry》8th Ed., 2018,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2]. 3、John McMurry,《Organic Chemistry》, 9th Ed., 2016, Cengage Learning

[3]. 4、Pierre Vogel, Kendall N. Houk,《Organic Chemistry _ Theory, Reactivity and Mechanisms in Modern Synthesis》, 2019, Wiley-VCH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有机化学》是一门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制药、能源、环境及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连的化学分支学科,因此,《有机化学》也就成为化学学科及相关学科如高分子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和环境工程等多学科本科生的一门主要基础课。该课程以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等基本结构理论为基础,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为主线,按反应类型分别讨论了各类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及其应用。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2)准确表达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构造、构型和构象);3)掌握化学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4)了解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反应活性;5)了解有机立体化学的意义(对映异构和非对映异构体);6)学会正确书写反应机理;7)设计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8)通过反应特征推测简单有机分子的结构;9)了解质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的原理及应用;10)了解有机化学学科的前沿进展。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教師: 顾林

茶文化背后的化学知识-2023-2024-2

授课教师:220128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顾谦,陆锦时,叶宝存《茶叶化学》科学出版社 2002年

[1]. 杨晓萍《功能性茶制品》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学与应用化学出版中心 2005年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茶叶物理性状与化学成分的关系;茶叶中主要内含物化学;绿茶制造化学;黄茶制造化学;茶叶贮藏化学;茶叶综合利用的化学;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教師: 王郴慧

化工分离工程-2023-2024-2(2)

分离工程是化工类专业的核心和主干课程。

分离工程课程以多组分、非理想、高浓度、有化学反应、复杂的分离操作和过程为基本对象,以化工等过程工业为背景,以数学模型为工具,以分离单元操作为主线,深入讲授分离工程的理论、应用、研究、开发的工程问题和学科前沿发展。

本课程主要介绍精馏、吸收、萃取、吸附、结晶、膜分离等诸多分离过程,学习化工分离工程操作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和工艺的基本计算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化工分离工程各种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用工程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化工分离中的科研和生产问题。同时,本课程将介绍我国化工分离各领域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卡脖子”的关键问题,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海洋资源化学-2023-2024-2

授课教师:190007,200030,200373,220128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自编讲义

先修课程:大学化学

主要参考书目:

1.辛仁臣, 刘豪, 关翔宇等编著,“海洋资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北京

[1]. 2.汪波,彭爱云,黄志纾著,“基础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北京

[2]. 3.于广利,谭仁祥,“海洋天然产物与药物研究开发”,科学出版社,2016,北京

[3]. 4.弗兰克·J.米勒罗,“化学海洋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19, 广州

[4]. 5. Douglas A. Segar,Stacy W. Kish,Elizabeth W. Mills,Introduction to Oceanography, 4th Ed., AMS Education, 2018.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的发达程度是一个国家科技力量和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地位的标志。海洋资源化学则是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的基础之一。本课程讲授海洋资源的基本概念、资源的化学基础与资源化学研究的基本技术与方法,展示海洋资源化学在生命学科、材料学科和国防及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前景。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与可持续发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贡献自己力量的情怀;牢固掌握海洋资源的化学特征、性质和功能的关系;掌握海洋化学研究所涉提取、分离、结构表征的常用技术与方法;了解这些资源作为功能化学品的潜力与开发过程之间的关系,一般了解海洋资源化学对后续涉海课程,特别是涉海化学化工课程与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教師: 李亚楠, 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