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2024-2025-2
授课教师:011065,130244,130293,150017,160262,160300,220561,230556,240514
总学时:90
课程教材: 1、《组织学与胚胎学》李继承、邵淑娟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0版,2024年 2、《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指导》李继承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2018年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组织学与胚胎学》李继承、邵淑娟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0版,2024年。
[1]. 2、《组织学与胚胎学-同步精讲精练》郭家松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第1版,2018年
[2]. 3、《A Laboratory Manual of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指导(英文版)》朱永红,杨雪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2022年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目的:组织学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发育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组织学与胚胎学是相互联系的独立学科共同组成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组织胚胎学》一方面与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具有桥梁纽带作用;另一方面是学习妇产科学、泌尿医学等后续专业课的基础。因此,其理论体系和前沿技术,对于所有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医生、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的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 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指导,在教师指导下自学为主的原则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显微结构特点,及了解其相关的功能;理解胚胎发生的过程和主要畸形的成因,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同时每章加入思政元素和科研前沿提升学生们的政治素养和开拓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呼吸系统整合-2024-2025-2
授课教师:061044,120013,130293,200125,231330
总学时:34
课程教材:《呼吸系统》,北京大学出版社, “101计划”核心教材,罗自强,胡清华主编,2024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等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十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继承,邵淑娟主编,2024
[1]. 2.《生理学》 第十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罗自强,管又飞主编,2024
[2]. 3.《病理生理学》 第十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陈国强,钱睿哲主编,2024
[3]. 4.《病理学》 第十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卞修武,李一雷主编,2024
[4]. 5.《实验生理科学》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庭槐,汪雪兰,杨惠玲主编 2022
[5]. 6. 组胚网络学习资源:
[6]. (1)超星网,组胚教研室创建的学习网站:
[7]. https://mooc1.chaoxing.com/mooc-ans/course/227367768.html
[8]. (2)人卫慕课《组织学与胚胎学》:
[9]. http://www.pmphmooc.com/#/moocDetails?courseID=18090
[10]. (3)智慧树:组织学与胚胎学https://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1000007579#resourse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呼吸系统整合》通过以系统器官为模块的系统学习,帮助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结构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到病理学,将呼吸系统知识有机整合,优化系统器官知识结构,突出呼吸系统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实现呼吸系统知识的整合。使学生掌握呼吸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学习相关的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病理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包括理论教学22学时和实验教学12学时,总时数34学时。理论教学主要内容包括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到病理学,将呼吸系统知识有机整合,优化系统器官知识结构,突出呼吸系统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实现呼吸系统知识的整合;实验教学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实验、综合性实验。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开拓创新能力。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生理学-2024-2025-2
授课教师:012076,040152,070160,110084,150176,200539
总学时:68
课程教材: 生理学,向秋玲,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2023年3月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生理学. 第9版. 王庭槐 主编.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1].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2th edition, John E. Hall. Elsevier, 2012
[2]. 生理学. 第四版. 信文君 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3]. (Physiology. 4nd edition. Xin Wen-Jun.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20)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生理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通过学习正常生命活动规律和功能活动机制,理解其与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干预的内在关系,从而为临床医学生的后续医学课程及医疗工作奠定基础。生理学要求临床专业及其他相关医学专业的学生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各系统、器官生理功能及功能产生、调节机制;了解生理功能活动与疾病的关系。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法医物证学-2023-2024-2
授课教师:012082,017039,100165,210569
总学时:234
课程教材:1. 主讲教材 The Main Textbook 侯一平主编. 法医物证学(第4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 辅助教材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张林主编. 法医物证学实验指导(第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先修课程: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主要参考书目:
1. 赵虎, 刘超主编,《高级法医学》(第3版),郑州大学出版社,2021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法医物证学是法医学的主干学科,是以法医物证为研究对象,以提供科学证据为目的,应用生命科学技术解决与法律问题相关的生物检材鉴定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和牢固掌握法医物证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基本承担常规法医物证检验工作,为今后从事法医物证鉴定、教学和研究奠定基础。教学内容包括:法医物证学的任务和意义;法医物证分析的遗传基础和分子基础;各种遗传标记(包括基因和表达产物水平的遗传标记)的特点以及分型技术;法医物证检材的提取、包装和送检;常见生物学检材(血液、血痕、精液、精斑、唾液、混合斑、毛发、骨骼等)的法医学检验;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的基本理论、检验技术和证据意义评估;DNA数据库等。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设置比为1:1.2。综合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实验示教、模拟案件检验、PBL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法医物证学-2024-2025-2
授课教师:012082,017039,100165,210569
总学时:234
课程教材:1. 主讲教材 The Main Textbook 侯一平主编. 法医物证学(第4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 辅助教材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张林主编. 法医物证学实验指导(第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先修课程: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主要参考书目:
1. 赵虎, 刘超主编,《高级法医学》(第3版),郑州大学出版社,2021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法医物证学是法医学的主干学科,是以法医物证为研究对象,以提供科学证据为目的,应用生命科学技术解决与法律问题相关的生物检材鉴定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和牢固掌握法医物证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基本承担常规法医物证检验工作,为今后从事法医物证鉴定、教学和研究奠定基础。教学内容包括:法医物证学的任务和意义;法医物证分析的遗传基础和分子基础;各种遗传标记(包括基因和表达产物水平的遗传标记)的特点以及分型技术;法医物证检材的提取、包装和送检;常见生物学检材(血液、血痕、精液、精斑、唾液、混合斑、毛发、骨骼等)的法医学检验;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的基本理论、检验技术和证据意义评估;DNA数据库等。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设置比为1:1.2。综合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实验示教、模拟案件检验、PBL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Forensic evidence is a core discipline of forensic science, which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forensic evidence and aims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It is a discipline that applies life science technology to solve biological specimen identification related to legal issues. The teaching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systematically and firmly grasp the basic theories and skills of forensic evidence examination, and be able to undertake routine forensic evidence examination work, laying a foundation for future forensic evidence identific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e teaching content includes: the tasks and significance of forensic evidence science; The genetic and molecular basis of forensic evidence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yping techniques of various genetic markers (including genetic markers at the gene and expression product levels); Extraction, packaging, and submission of forensic evidence materials; Forensic examination of common biological specimens (blood, bloodstains, semen, semen stains, saliva, mixed stains, hair, bones, etc.); The basic theories, testing techniques, and evidence-based significance evaluation of 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 and paternity testing; DNA databases, etc. This course is a highly applied discipline, with a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course ratio of 1:1.2. We adopt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including theoretical lectures, cas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s, simulated case testing, and PBL teaching.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202411707
授课教师:011012,011100,011116,014190,030051,060024,060130,080003,100009,110021,130242,150175,200057,210568,220584
总学时:108
课程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0版)主编:高国全 汤其群,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 Harper’s Illustrated Biochemistry 29th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 David L. Nelson, Michael M. Lehninger Princip of Biochemistry, Fifth Edition, CoX.3.Harper's Illustrated Biochemistry, 29TH Edition,Robert K. Murray, Daryl K. Granner, Victor W. Rodwell.
[1]. 2. H. R. Horton, L. A. Moran,et al.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Third Edition, 科学出版社。
[2]. 3. Textbook of Biochemistry(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英文版,主编:JIA Hong-Ti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 4. 《生物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主编:查锡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 5. 《医学分子生物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主编:赵晶 药立波。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 6. 《生物化学考点》,主编:高国全 陶莎 宋志宏。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的学科。本课程以正常人体组成及新陈代谢为主体,主要讲授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及其调控;正常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细胞外基质及其作用;血液、肝脏等组织和器官的特殊生物化学作用等。 本课程为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省级精品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学生自学、实验等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继的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及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内容如下: 绪论 第一篇 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章 酶与酶促反应 第四章 聚糖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篇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第五章 糖代谢 第六章 生物氧化 第七章 脂质代谢 第八章 蛋白质消化吸收和氨基酸代谢 第九章 核苷酸代谢 第十章 代谢的整合与调节 第三篇 遗传信息的传递 第十一章 真核基因与基因组 第十二章 DNA的合成 第十三章 DNA损伤与修复 第十四章 RNA的合成 第十五章 蛋白质的合成 第十六章 基因表达调控 第十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 第四篇 医学生化专题 第十八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第十九章 肝的生物化学 第二十章 维生素 第二十一章 钙、磷及微量元素 第二十二章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第五篇 医学分子生物学专题 第二十三章 DNA重组及重组DNA技术 第二十四章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第二十五章 基因结构功能分析和疾病相关基因鉴定克隆 第二十六章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第二十七章 组学与系统生物学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人体寄生虫学-2024-2025-1
授课教师:013059,013061,030062,070061,090066,120304,130243,200538,230129,240515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1.主讲教材 The Main Textbook (1)人体寄生虫学,诸欣平、苏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2018.8 Zhu Xinping, Su Chuan. Human Parasitology, 9th Edition (in Chinese), 2018,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指导,何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2018.3 He Ai. Human Parasitology Laboratory Manual, 3rd Edition (in Chinese), 2018,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辅助教材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人体寄生虫学(8年制规划教材),吴忠道、诸欣平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4版, 2023.8 Wu Zhongdao, Zhu Xinping. Human Parasitology (for 8-year program students), 4th Edition (in Chinese), 2023,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人体寄生虫学,吴观陵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2013.6
[1]. Wu Guanling, Human Parasitology, 4th Edition (in Chinese), 2013,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 2.人兽共患病学,刘明远等,科学出版社,第2版,2024.6
[3]. Liu Mingyuan et al., Zoonosis, 2nd Edition (in Chinese), 2024, Science Press.
[4]. 3.中国寄生虫病防治与研究(上、下册),汤林华等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
[5]. Tang Linhua, Prevention, Control and Researches on Parasitic Diseases in China (in Chinese), 2012, Peking Science & Technology Publishing House.
[6]. 4.Human Parasitology,5th Edited by Burton J. Bogitsh,Clinton E. Carter,Thomas N. Oeltmann. Elsevier 2018.
[7]. 5.Markell and Voge’s Medical Parasitology, 10th Edited by David T. John, William A. Petri, and Gregorio Martin. Elsevier 2020.
[8]. 6.人体寄生虫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吕志跃、杨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2
[9]. Lv Zhiyue, Yangjing, Learning Guide & Exercise Book for Human Parasitology, 2015,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 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又称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作为病原生物学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寄生虫学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 根据五年制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等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寄生虫病防诊治胜任力为导向,突出“基础性、关联性、拓展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本课程教学强调三基、加强基础与临床及防治现场联系,同时介绍与寄生虫学及寄生虫病密切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的培养,临床思维的培养,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及自学能力的培养。 人体寄生虫学包括总论、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四部分内容。总论部分介绍人体寄生虫学的基本概念,寄生虫病对人类的危害及防治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等,引导学生对本课程的初步了解和广泛兴趣,提高同学们对学好《人体寄生虫学》重要性的认识。各论部分先介绍重要人体吸虫、绦虫和线虫等医学蠕虫学内容,再介绍疟原虫、弓形虫等医学原虫学内容,最后介绍与传病相关的蚊、蝇、白蛉等医学节肢动物学内容,授课的重点是寄生虫的生活史、致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病原学检测等内容。 理论授课中以寄生虫的生活史为中心内容。要求学生在理解每种寄生虫的生活史基础上,重点掌握我国主要寄生虫的致病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原则。在实验课教学中,学生通过标本观察、实验操作、动物实验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掌握我国主要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及相关实验技术,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本课程依托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充分结合我国在淋巴丝虫病、疟疾、血吸虫病、黑热病等重大寄生虫病防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积极挖掘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全健康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观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加深对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解,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专业的其他课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