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202422272

授课教师:230127,012168,230103,220207,220139,230098,220539,210254,220135,180386,006166,220136,220106

总学时:90

课程教材:1、主讲教材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事报告》杂志社,2024、2025年。(注:各个学期均以最新出版的教材使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 2、辅助教材 (五)主要参考书目 (推荐若干参考书,并注明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本、出版日期等,每个章节指定一定数量、明确的阅读资料)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外文出版社。 [2]党和国家各种重要会议资料等。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外文出版社。

[1]. [2]党和国家各种重要会议资料等。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深入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学基本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引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并结合学校学院的具体情况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Teacher: 黄星星, 文净

形势与政策-22级化学学院-202422269文净于玉

授课教师:006166,012168,180386,210254,220106,220135,220136,220139,220207,220539,230098,230103,230127

总学时:90

课程教材:1、主讲教材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事报告》杂志社,2024、2025年。(注:各个学期均以最新出版的教材使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 2、辅助教材 (五)主要参考书目 (推荐若干参考书,并注明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本、出版日期等,每个章节指定一定数量、明确的阅读资料)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外文出版社。 [2]党和国家各种重要会议资料等。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外文出版社。

[1]. [2]党和国家各种重要会议资料等。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深入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学基本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引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并结合学校学院的具体情况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Teacher: 于玉, 文净

分析化学I-202420310

授课教师:005061,050184,090055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分析化学(第六版)上册,武汉大学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简称:高教社版)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主要参考书目:

1. 容庆新等,分析化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

[1]. 2. 邵利民,分析化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20

[2]. 3. 庄乾坤、刘虎威、陈洪渊主编. 分析化学学科前沿及进展,科学出版社,2012

[3]. 4. 《分析化学》辅导与习题精解(武汉大学第五版上册),延边大学出版社,2012

[4]. 5. D. C. Harris. Quantitative Chemical Analysis(9th Ed), New York : W.H. Freeman, 2015

[5]. 6. Gary D. Christian, Analytical Chemistry (7th Ed), John Wiley & Sons. Ins. 2013

[6]. 7. 李攻科等. 样品制备方法及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22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分析化学I是化学类各专业的重要主干基础课,主要内容分为五大部分: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分离与富集方法。本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牢固掌握其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正确掌握相关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化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物理化学II-2024-2025-2

授课教师:070131,120293,160058,210111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1、主讲教材 The Main Textbook 陈六平,童叶翔主编,《物理化学》,科学出版社,2011 Liuping Chen, Yexiang Tong, Physical Chemistry,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1 2. 辅助教材 (1)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候文华编著,《物理化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瞿俊雄,刘鹏,童叶翔编著,《物理化学经典习题及解答》,中山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6-06480-6, 2018.12)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I (Physical Chemistry I)

主要参考书目:

1. 董元彦,路福绥,唐树戈,郑新生, 《物理化学》(第五版), 科学出版社, 2016

[1]. i. Yuanyan Dong, Fusui Lu, Shuge Tang, Xinsheng Zheng, Physical Chemistry (5th ed),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6

[2]. 2. 朱志昂,阮文娟, 《物理化学》(第五版),科学出版社,2014

[3]. ii. Zhiang Zhu, Wenjuan Ruan, Physical Chemistry (5th ed),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4

[4]. 3. 陆天虹,《能源电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5]. iii. Tianhong Lu, Power Source Electrochemistry,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14

[6]. 4. 杨辉,卢文庆,《应用电化学》,科学出版社,2016

[7]. iv. Hui Yang, Wenqing Lu, Practical Electrochemistry,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6

[8]. 5. 沈钟,赵振国,康万利 编著, 胶体与表面化学(第四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9]. v. Zhong Shen, Zhengguo Zhao, Wanli Kang, Colloid and Interface Chemistry,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14

[10]. 6. Thomas Engel, Physical Chemistry, Prentice Hall, 2012

[11]. 7. Hoff, Physical Chemistry in the Service of the Sciences, Forgotten Books, 2015

[12]. 8. Fenton, Henry John Horstman, Physical Chemistry for Schools, Forgotten Books, 2015

[13]. 9. Ira N. Levine, Physical chemistry(5th ed), Mc Graw Hill,2003: 250-251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 “物理化学II”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理论;推导速率方程及推测反应机理的基本方法;基元反应速率理论、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实验方法。(2) 电化学:电解质溶液的基本理论;可逆电池热力学及其应用;掌握原电池和电解池相关基本知识。(3)界面化学:不同相界面的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基本规律。(4)胶体化学:胶体分散体系的动力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及胶体体系的稳定性。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有机化学I-2024-2025-2

授课教师:005379,110022,130011,170156,190520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古练权,汪波,黄志纾,吴云东,《有机化学》(第一版,“十一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Inorganic Chemistry

主要参考书目:

(1) 刑其毅,裴伟伟,徐瑞秋,裴坚,《基础有机化学》,第4版,北大出版社,2016;

[1]. (2) 裴伟伟,裴坚,《基础有机化学(第4版)习题解析》,北大出版社,2018;

[2]. (3) [美]Michael B. Smith 编著,李艳梅,黄志平译,《March高等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与结构》,2018,化学工业出版社;

[3]. (4) John McMurry, Organic Chemistry,9th Ed., CENGAGE Learning, 2013;

[4]. (5) Paula Yurkanis Bruice, Organic Chemistry, 8th Ed.,2016,Pearson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有机化学是化学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本课程以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等基本结构理论为基础,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有机反应类型为线索展开讨论。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结构理论、有机酸碱理论、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基本原理,以及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和反应特征,并通过这些学习能运用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理解结构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关系,并掌握自由基卤代反应,碳碳不饱和键的加成反应,芳环亲电取代、亲核取代以及重氮盐反应的机理、活性、选择性和立体化学特征以及合成应用。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Teacher: 李忠曙

大学化学(三)-2024-2025-1(3)

授课教师:006736,070024,110122,140056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大学化学》,龚孟濂、乔正平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一版,2018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普通化学》,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2011。

[1]. 《基础化学》,魏祖期、刘德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2013。

[2]. 《无机化学》,龚孟濂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

[3]. 《无机化学与普通化学题解》,贺克强等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3。

[4]. 《分析化学》,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大学化学III》是一门关于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课,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所必需的一门基础课。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有两个:(1)使学生掌握必需的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了解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工程、工业、生活等方面上的应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获取知识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向学生系统地介绍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水溶液化学、电化学、物质结构基础和元素化学。通过课堂讲授、学生自习、学科前沿介绍、习题课、讨论课、计算机辅助教学、考试等教学环节达到本课程的目的。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Teacher: 方萍萍

实验室安全与学术道德-202415397(3)

授课教师:006736,020133

总学时:18

课程教材:《实验室安全与学术道德》讲义(PPT)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 余新炳. 实验室生物安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1]. 2. 王国清,赵翔. 实验室化学安全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 3. 姜忠良,齐龙浩,马丽云,王殿宝,殷宏斌. 实验室安全基础[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4. 杨玉圣,张保生. 学术规范导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5.印波,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法律出版社.2018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须牢固掌握安全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牢固掌握化学安全、生物安全、用电用气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的基本知识,一般掌握辐射安全的基本知识,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防护技能,提高防御事故的能力,保障自身安全和实验室安全;了解国家安全生产法、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熟悉学校关于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等;了解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基本内涵,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安全习惯。 必须深刻理解学术道德的内涵,全面了解学术规范的法律法规、内容、准则与要求,充分认识学术规范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形成遵守学术规范的价值观与信念;在学习、科研、社会实践等一切活动过程中,作为公民要永远坚守“真实性、可靠性、科学性”的做事原则。 本课程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助于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规划好自己的职业未来,并成长为“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优秀人才,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学生应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阅读指定参考书,查阅相关文献;参加课程考试。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Teacher: 李厚金

实验室安全与学术道德-202415826(2)

授课教师:006736,020133

总学时:18

课程教材:《实验室安全与学术道德》讲义(PPT)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 余新炳. 实验室生物安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1]. 2. 王国清,赵翔. 实验室化学安全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 3. 姜忠良,齐龙浩,马丽云,王殿宝,殷宏斌. 实验室安全基础[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4. 杨玉圣,张保生. 学术规范导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5.印波,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法律出版社.2018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须牢固掌握安全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牢固掌握化学安全、生物安全、用电用气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的基本知识,一般掌握辐射安全的基本知识,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防护技能,提高防御事故的能力,保障自身安全和实验室安全;了解国家安全生产法、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熟悉学校关于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等;了解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基本内涵,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安全习惯。 必须深刻理解学术道德的内涵,全面了解学术规范的法律法规、内容、准则与要求,充分认识学术规范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形成遵守学术规范的价值观与信念;在学习、科研、社会实践等一切活动过程中,作为公民要永远坚守“真实性、可靠性、科学性”的做事原则。 本课程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助于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规划好自己的职业未来,并成长为“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优秀人才,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学生应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阅读指定参考书,查阅相关文献;参加课程考试。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Teacher: 李厚金

形势与政策-化学学院-202415401

授课教师:006166,012168,180386,210254,220106,220135,220136,230098,230103,230127

总学时:90

课程教材:1、主讲教材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事报告》杂志社,2022年。(注:各个学期均以最新出版的教材使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 2、辅助教材 (五)主要参考书目 (推荐若干参考书,并注明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本、出版日期等,每个章节指定一定数量、明确的阅读资料)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外文出版社。 [2]党和国家各种重要会议资料等。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外文出版社。

[1]. [2]党和国家各种重要会议资料等。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深入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学基本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引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2022年上辑)》并结合学校学院的具体情况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Teacher: 李江峰, 周琦

大学化学(三)-2024学年秋

《大学化学(三)》是面向非化学类的理科和工科专业所开设的一门自然科学基础课。课程目的在于:重点讲授学生应掌握的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与化学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科技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及表达能力等基础上,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化学素质和知识水平,建立化学思维方式,具有用化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本课程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学者在本学科的贡献和进展,启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科学的社会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史观。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两方面:
1.化学基本理论部分。牢固掌握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反应速率基础、电化学基础、化学平衡理论和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基础等基本理论,能建立正确的学科概念,依据基本概念、一般规律和计算结果对化学反应的能量、方向、限度,物质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等进行初步判断。一般掌握相关理论在定量分析上的应用,学会利用相关理论及原理进行有关计算。
2.化学基本知识部分。一般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纳米材料等在科学技术和社会文明中起重大作用的课题,培养学生能运用化学的理论、观点、方法来正确审视公众话题。

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用多媒体和动画演示等手段,着重讲清重点、难点问题,并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2.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在讲授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进行课堂讲解。
3. 注重小测验,结合测验问题开展习题课,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4. 指定一些前沿性的课外阅读资料,学生以组为单位阅读这些资料、检索文献,展开讨论。

教材
《大学化学》,龚孟濂、乔正平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一版,2018

成绩评定方式
1. 总成绩构成:期末考核占比 60%,平时考核占比 40%。
2. 期末考核说明:
期末考核采用闭卷笔试,卷面为百分制,卷面分数乘以 0.6为本项得分。
考试内容涵盖讲授章节,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
3. 平时考核说明
(1)出勤(占总成绩 10%)。每次课均考勤;全勤者得 10分;无故旷课、迟到、早退、早退 1次扣 3分,2次扣 6分,3次及以上扣 10分。请假须按照学校规定执行,须提前请假,不得由他人代请假;确因特殊情况未提前请假的,须事后 1周内补齐请假手续,并附情况说明,否则按旷课处理。
(2)6次课后作业(占总成绩18%)。根据教学进度安排 6次课后作业,每次作业 3分。题型为简答题、计算题等,考察学生对讲授内容的运用能力,由任课教师批阅并给分。未交、缓交作业的,当次不给分。因请假造成缓交作业的,须于销假时补交作业,否则按未交作业处理。
(3)4次课堂小测(占总成绩12%)。根据教学进度安排 4次随堂小测,每次小测 3分。题型为填空题。每次测试时间为 20分钟,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赋分。
Teacher: 瞿俊雄

化学测量学与社会发展-2023-2024-1

授课教师:050184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美)凯瑟琳·米德尔坎普(Catherine H. Middlecamp),化学与社会(原著第八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年;

[1]. (2)(日)广田襄,现代化学史,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年;

[2]. (3)凯文·凯利. 科技想要什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

[3]. (4)L. P. Eubanks et al. Chemistry in Context: Applying Chemistry to Society, 5rd Ed.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4]. (5)John W. Hill and Doris K. Kolb. Chemistry for Changing Times, 8th Ed. Prentice Hall, 2000.

[5]. (6)邵元华,毛兰群,化学测量学进展,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22年.

[6]. (7)庄乾坤, 刘虎威, 陈洪渊. 分析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2.

[7]. (8)李攻科、汪正范等,样品制备方法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22

[8]. (9)候纯明,化学史话,中国石化出版社,2012.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 化学测量学是化学的测量科学、方法和技术,是化学科学最早和重要的发展分支之一。通过与物理、生物、数学、材料、信息等相关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化学测量学已经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在国家安全、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化学测量学与社会发展》以化学测量学理论和技术为主线,面向广阔的应用领域。课程内容从社会发展与化学测量的历史相关性开始,围绕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生命健康、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国防安全及特殊空间领域的现状和发展介绍化学测量学技术的需求与作用,最后归纳化学测量学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和课程内外结合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查阅文献、了解社会发展;通过课堂讲授、分组讨论、专题汇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沟通能力,力求学生的知识、思维、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Teacher: 肖小华

大学化学(二)上-202315972

授课教师:006293,006904,120255,140168,160025,180106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大学化学》,龚孟濂、乔正平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一版,2018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普通化学》,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2011。

[1]. 《无机化学》,龚孟濂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

[2]. 《分析化学》,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 《无机化学与普通化学题解》,贺克强等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3。

[4]. 《基础化学》,魏祖期、刘德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2013。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 《大学化学(二)上》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重点介绍学生应掌握的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与化学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科技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及表达能力等基础上,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化学素质和知识水平,建立化学思维方式,具有用化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本课程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科学的社会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史观。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两方面: 1. 化学基本理论部分。牢固掌握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反应速率基础、电化学基础、化学平衡理论和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基础等基本理论,能建立正确的学科概念,依据基本概念、一般规律和计算结果对化学反应的能量、方向、限度,物质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等进行初步判断。一般掌握相关理论在定量分析上的应用,学会利用相关理论及原理进行有关计算。 2. 化学基本知识部分。一般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纳米材料等在科学技术和社会文明中起重大作用的课题,培养学生能运用化学的理论、观点、方法来正确审视公众话题,坚定学生“四个自信”,引导学生树立攻坚克难、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Teacher: 陈禹

化学中的数学方法-2023-2024-1

授课教师:210057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无指定教材,任课教师将提供课程讲义。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化学、大学物理

主要参考书目:

(1)Steven J. Leon,《线性代数》(第八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1]. (2)David C. Lay,《线性代数及其应用》(第五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2]. (3)盛骤、谢式千、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3]. (4)顾樵,《数学物理方法》,科学出版社,2021

[4]. (5)Anne Greenbaum,《数值方法——设计、分析和算法实现》,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今天,定量的理解化学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化学科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数学则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通过讲授在现代化学科学中基本的、关键的数学方法,如复数、算符、坐标系统、线性代数等,使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数学原理、性质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描述、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为学生今后学习和从事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打下扎实基础。此外,本课程将科学教育和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将基础知识和前沿进展密切连接,帮助学生培养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勇于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的远大志向。教学任务包括课堂讲授、课后作业、学生报告展示和期末考试。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Teacher: 石文

大学化学(三)-2023-2024-1(2)

授课教师:006736,070024,110122,140056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大学化学》,龚孟濂、乔正平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一版,2018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普通化学》,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2011。

[1]. 《基础化学》,魏祖期、刘德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2013。

[2]. 《无机化学》,龚孟濂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

[3]. 《无机化学与普通化学题解》,贺克强等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3。

[4]. 《分析化学》,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大学化学III》是一门关于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课,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所必需的一门基础课。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有两个:(1)使学生掌握必需的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了解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工程、工业、生活等方面上的应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获取知识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向学生系统地介绍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水溶液化学、电化学、物质结构基础和元素化学。通过课堂讲授、学生自习、学科前沿介绍、习题课、讨论课、计算机辅助教学、考试等教学环节达到本课程的目的。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Teacher: 瞿俊雄, 夏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