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35
医学影像学-2023-2024-2(4)
授课教师:830998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孟悛非,冯仕庭主编,《医学影像学》第4版,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学校“十四五”医学规划形态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
主要参考书目:
1. 郭启勇. 实用放射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1]. 2. 唐光健、秦乃姗.现代全身CT诊断.第三版,北京:中国医药科学出版社,2013
[2]. 3. 周康荣,陈祖望.体部磁共振成像.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
[3]. 4. 田家玮、张运、姜玉新 超声医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4]. 5. 教学网站 http//jpkc.sysu.edu.cn/2006/fszdx/index.htm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医学影像学包括影像诊断和影像介入两部分,是医学本科学生必修课之一,是由医学基础过渡到医学临床的一门重要的桥梁课程。随着科学技构包括电子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和新的影像设备的广泛应用,原先单一的X线诊断学的教学模式已发展成为包括CT、MRI、DSA、US、PET和影像介入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的教学模式——《医学影像学》。学生在完成病理学和部分诊断学课程后开始教授《医学影像学》,包括X线、CT、MRI、DSA、超声、介入等内容;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PACS、远程诊疗、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诊断等内容也不断融入《医学影像学》教学内容之中。《医学影像学》属于形态学科但随着功能影像学的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有关人体各项机能的检测的内容纳入《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之中。教学着重于临床实际应用,重视形象教学和直观教学,理论讲授要注意与阅读影像学图像相结合,还要充分利用视听教具如解剖和病理标本、模型、计算机教学软件、电脑、网络等方法,避免抽象式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影像学要密切联系临床,联系和印证解剖、生理和病理等学科的有关基础理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精讲多练,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习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阅片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寓思政、医德于教学之中,促使学生德育、智育的全面成长。 《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加强学生的全面观察、系统分析的临床思维能力的锻炼,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将医学影像学理论分为要求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以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常见疾病的影像学综合诊断能力。通过理论课与实习课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原理,掌握常见疾患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和介入治疗的原则;熟悉各类影像检查技术在各系统疾病的应用特点;了解医学影像学的新进展和新技术;能综合运用医学影像学信息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仪器分析-2023-2024-1(2)
授课教师:013035,130263,170021,210541
总学时:45
课程教材:黄承志、陈缵光等,《基础仪器分析》,科学出版社,2017。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主要参考书目:
(1) 柴逸峰、邸欣等,《分析化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叶宪曾、张新祥等编著,《仪器分析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Skoog D. A. Holler F. J. & Nieman T. A. Principles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5th ed., Saunders College Pub. 1998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1.教学目标与任务:仪器分析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测定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状态,进行科学研究和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对仪器分析这一领域有较全面的认识,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构造、特点、及其适用范围。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应用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涵盖面:本课程涵盖了仪器分析中大部分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包括:绪论、光谱分析导论、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分子发光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光学显微成像分析、电子显微成像分析、原子力显微成像分析、电化学分析导论、电导分析、电位分析、质谱分析、色谱分析法导论、气相色谱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分析等。 3.课程特点:本课程学习的仪器分析方法既全面,又有重点;既讲授原理,又介绍在药物分析和药学研究中应用。本课程形式为课堂讲授,着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仪器分析实验-2023-2024-1
授课教师:030060,130263,170021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仪器分析实验》,谢智勇,陈缵光,周勰等, 中山大学出版社,2020 《医药化学实验》(第一版),周勰主编, 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
先修课程:一年级先修课程为: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
主要参考书目:
《仪器分析实验》(第1版),靳丹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1]. 《仪器分析实验》(第3版),胡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 《仪器分析实验》谷春秀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1. 课程目标与任务 《仪器分析实验》是为药学本科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仪器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分析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会正确观察实验现象、数据记录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方法;初步学会查阅资料、手册,自行设计实验;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其后续课程的学习,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等打下必要的基础。 2.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六大模块: 1) 滴定化学分析法 2) 电化学分析法 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4) 原子吸收光谱法 5) 色谱分析法 6) 大型分析仪器的虚拟仿真实验。 3. 课程教学特点 1) 采用多媒体授课,利用图表、动画、视频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内容直观形象,通俗易懂,操作规范。 2) 常用仪器的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由任课老师讲解并亲自示范教学,促使学生操作标准规范。 3) 每堂课之前老师都会对上次实验课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实行研究生带教制度。带教研究生需做预实验,实验过程中老师及带教研究生巡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