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原理及应用-2024-2025-2
授课教师:200160,220078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张勤、李家权编著,《GPS测量原理及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数字地形测量学,大地测量学基础
主要参考书目:
《GPS测量与数据处理(第三版)》,李征航,黄劲松 著,武汉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016-05-01;
[1]. 《GPS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方法(第二版)》,刘基余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
[2]. 《GNSS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第1版》,余学祥,董斌,吕伟才,王潜心,刘辉 等,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在测绘科学与技术领域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GNSS原理及应用》是遥感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走向生产单位和科研岗位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之一。本课程是测绘遥感类专业的一门应用型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是该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课程内容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理论教学环节:主要介绍全球定位系统GNSS产生和发展的过程;GNSS系统的组成和卫星信号结构;GNSS定位中的主要误差源以及消除削弱各种误差影响的方法和措施;测定卫星到接收机间的距离的方法,GNSS定位的原理和各种定位模式;重点掌握我国北斗系统相比其余GNSS系统的联系和区别,以及系统建立所经历的时代背景、技术瓶颈突破、从跟跑到领跑的自主创新。 (2)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软、硬件使用操作方法和GNSS测量项目的作业流程,数据处理方法,而且加深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践教学环节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利用RTK、CORS技术进行地形测量及地形图绘制;GNSS网静态观测及数据处理,包含外业设计和现场观测,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基线解算和网平差计算。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及实践教学,使学生牢固掌握GNSS导航定位的基本原理、作业模式和操作方法,为学生毕业后参加生产作业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