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35
新闻采访与写作-2023-2024-1
授课教师:230107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马工程教材编写组:新闻采访与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先修课程:无
主要参考书目:
Carole Rich. Writing and Reporting News: A Coaching Method. Cengage Learning, 2010.
[1]. Bill Kovach and Tom Rosenstiel. The Elements of Journalism: What Newspeople Should Know and the Public Should Expect. Three Rivers Press, 2014.
[2]. AP. AP Stylebook 2022-2024 (56th edition). https://www.apstylebook.com/.
[3]. 威廉·布隆代尔.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华夏出版社. 2006.
[4]. 奥莉亚娜·法拉奇. 风云人物采访录.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8.
[5]. 刘骁骞. 飓风掠过蔗田.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2022.
[6]. 周轶君. 走出中东.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7]. 彼得·海斯勒(何伟). 寻路中国.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8]. Irving Seidman. Interviewing as Qualitative Research: A Guide for Researchers in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Teachers College Press, 2019.
[9]. Steinar Kvale. Interviewing: A Practical Guide for Students and Professionals. Sage Publications, 2014.
[10]. Mark Kramer and Wendy Call. Telling True Stories: A Nonfiction Writers' Guide from the Nieman Foundation at Harvard University. Penguin Books, 2007.
[11]. From Snark-Infested Waters to Open-Channel Flow: Civic Journalism's Broadening of Purpose, Range, and Rigor. Peter Levine and Edward C. Alberts. Journalism, 2020.
[12]. Valerio Giovannini and Andrea Scarpa. The Future of Audio Storytelling: 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 as Laboratory for Narrative Experiments. Journalism, 2020.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1、教学目标: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新闻实务课程系列中的基础课。学生修习这门课程后,应该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的新闻采写基本技巧,一般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和行业特点,一般了解新闻采写报道中的伦理规范。 2、教学内容: 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习近平同志关于新闻宣传工作重要论述的指导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采访、提问、观察、信息搜集与分析、写作等技能,懂得用简单、直白、客观、朴实的方式来记录事实和表达观点,为今后成为优秀的新闻传播人才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利用文字、视频、照片、图表等全媒体介质进行内容生产的能力,以及通过报纸、杂志、网站、微博、博客、微信等多平台进行传播的意识,培养新媒体传播思维。使学生建立起对新闻行业的生态特征、新闻生产的机制和特点、新闻伦理的基本规范等问题的基本认知,培养求真务实的人格和追求专业、不断反思的精神。 3、课程特点: 强调实用。约20%的篇幅讲授基本理论和知识,80%的时间讲授新闻采写的技能和方法,强调实用性、应用性;注重实践。充分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新闻采写过程中学习和反思,包括寻找新闻线索、新闻发布会的采写、即兴采访、草拟采访提纲、改写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的课堂和课外练习;把握情境。本课程使用的大量案例来自中国特定的新闻生产情境,因此将整体采用“新闻生产社会学”的框架,让学生在进行业务练习的同时,对新闻政策、行业状况、社会控制、市场竞争、专业主义等多面向的生产情境有所把握。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信号与系统-2023-2024-1
授课教师:180151,210119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信号与系统》,第2版,Alan V. Oppenheim,Alan S. Willsky,S. Hamid Nawab著,刘树棠译,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版。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
主要参考书目:
(1)《信号与系统分析》(第三版),吴京、安成锦、周剑雄、邓新蒲,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9月1日。
[1]. (2)《信号处理与系统分析》,高政,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 (3)《信号与系统》,第2版,郑君里,应启珩,杨为理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第2版。
[3]. (4)《Matlab使用详解》,董霖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讨论了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及其应用。主要讲述了线性系统的基本理论、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线性时不变系统、连续与离散信号的傅里叶表示、傅里叶变换以及时域和频域系统的分析方法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员比较系统地掌握信号处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和选择使用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初步能力,为学习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智能机器人系统、计算机控制等后续系列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信号与系统-2023-2024-1(2)
信息安全技术-2023-2024-2
授课教师:140207,160353,190127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讲义与文献。
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设计、操作系统
主要参考书目:
计算机安全学-安全的艺术与科学,(美)Matt Bishop著 王立斌等译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5
[1]. 应用密码学—协议、算法与C源程序,(美)Bruce Schneier 著,译者:吴世忠//祝世雄//张文政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01
[2]. 密码学与网络安全(第2版),A. Kahate 著,金 名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
[3]. 网络安全与黑客攻防宝典(第3版),李俊民 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5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旨在令相关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术语和技术、包括主要的古典密码与现代密码,认证、授权与访问控制,数据安全,网络应用安全技术等,掌握网络攻防的基本原理,认识保卫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掌握网络攻击与防御的基本技能。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信息管理学研究方法-2023-2024-2
授课教师:060092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2015,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ISBN 9787300107387
先修课程:信息检索,信息分析
主要参考书目:
张小栓 穆维松(2008).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方法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 Reference Materials: Zhang Xiao Shuan(2008).Research Methodology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Beijing: Social Science Academic Press.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围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方法论,系统介绍从选题开始到最终论文写作、学术报告与答辩的整个环节,共分为9章,包括:研究概述、研究问题、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研究测量评价、项目申请书写作、学位论文写作、学术报告与答辩等,力图形成一个完整合理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整个学科的研究方法论框架。牢固掌握信息管理专业常见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熟练使用中外文学术信息资源检索工具,具备开展独立研究的的基本能力,重点学习文献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法,全面了解信息管理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专题。在研究方法和前沿的学术论文或者研究项目案例选择方面保证数量充足,创新典型,具有一定的学术深度,能够初步培养学生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独立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研究问题方面,关注中国当下重要的信息、数据等相关问题,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科学理性分析有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的研究对象,了解我国在信息管理领域研究的世界领先水平。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信息论与编码-2023-2024-1
授课教师:180254,190357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信息论与编码》,曹雪虹,张宗橙,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3版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号与系统
主要参考书目:
1. 《Elements of Information Theory》, by T. Cover and J. Thomas, Wiley (and introduc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3.
[1]. 2. 《Error control Coding》, by S. Lin and D. Costello, Prentice Hall, 2004.
[2]. 3.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 王育民、李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对信息和编码理论有全面和系统性把握。具体来说,在了解现代通信系统的整体框架基础之上,学生要理解信源、信息熵、互信息、信道、信道容量和信息率失真函数的基本概念;熟悉熵、信道容量的计算方法;掌握香农三大定理、典型的信源和信道的编码、译码方法和实现原理;使得学生能够从信息论的角度对现代数据通信系统具有更清晰的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相关研究和研发工作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信息资源共享-2022-2023-2
本课程具有以下3个特点:
(1)注重教学理念创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课程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使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大为提高。
(2)注重教学方法创新,采用了协作学习、网络资源自主研究学习、互动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习认知能力的发展。
(3)注重教学手段创新,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完整的网络课程资源,应用我国第一套图书馆学专业立体化教材,将网络教学平台引入实际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信息组织与检索-2023-2024-1
授课对象: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门类: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
先修课程:
参考书目:
1.New directions in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eries), edited by Jung-Ran Park and Lynne Howarth, Bingley, Emerald Publishing, 2013, ISBN 978-1-78190-559-32014.10 2.苏新宁.面向知识服务的知识组织理论与方法. 科学出版社;2014.3
课程简介:
一、网络环境下传统信息检索语言(分类法语言,主题法语言)的适应性学习和讨论;要求学生可以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尤其是对跨专业的同学。 二、实践检索各大数据库平台;熟练检索各类复杂、综合主题,多渠道获取原始文献! 如:中英文发现系统、智慧系统综合检索、Web of Science、 EBSCO HOST、SDOS、SCOPUS等等。 三、国内外信息组织和检索的研究进展: 如RDA、知识图谱、领域本体、关联数据、语义检索、网络学术检索、跨语言检索、可视化检索、知识服务等,也包括信息行为,尤其是罗环境下不同群体的信息检索行为,如儿童、老人、医生、患者等等的信息寻求行为,了解学术研究前沿和关注的热点问题,相关试验信息检索系统。
刑法(上)-2023-2024-2
授课教师:006018,006836,050164,080162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1、主讲教材 马工程教材 刑法学(上册·总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 2019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9787040481570 2、辅助教材 (1)高铭暄,马克昌: 《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6年版。 (2)张明楷:《刑法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6年版。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 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 2. 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3. 张明楷:《犯罪构成体系与构成要件要素》,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 4. 陈兴良:《刑事法评论:犯罪的阶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 5. 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5]. 6. 陈兴良:《判例刑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6]. 7. 陈兴良,周光权:《刑法学的现代展开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7]. 8. 周光权:《刑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8]. 9. 周光权:《刑法客观主义与方法论》,法律出版社,2013
[9]. 10. 周光权:《刑法学的向度:行为无价值论的深层追问》,法律出版社,2014
[10]. 11. 陈兴良:《刑事法评论:犯罪的阶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11]. 12. 陈兴良:《判例刑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的目的是向法学专业一年级学生讲授刑法学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刑法的重要概念和原理,了解刑法的各项制度,使学生对刑法这一重要部门法很好地把握,为进一步学习法学各学科打好基础。 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的内容有:刑法的概念、特点和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与时间效力;犯罪的概念;犯罪构成学说及犯罪构成四个方面要件:正当防卫;犯罪形态,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刑罚的概念、目的与我国刑罚的种类;各项量刑制度、行刑制度与时效。要求学生一般掌握的内容有:我国刑法的制定根据、任务;刑法的解释;刑事责任,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紧急避险;共同犯罪的形式、罪数、刑罚的功能;非刑罚的处理方法、赦免等。要求学生一般了解的内容有:外国刑法及港、澳、台地区刑法。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刑法(下)-2023-2024-1
授课教师:050164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1、主讲教材 马工程教材 刑法学(下册·总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 2019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9787040481587 2、辅助教材 (1)高铭暄,马克昌: 《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6年版。 (2)张明楷:《刑法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6年版。
先修课程:刑法(上)
主要参考书目:
1. 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 2. 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3. 张明楷:《犯罪构成体系与构成要件要素》,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 4. 陈兴良:《刑事法评论:犯罪的阶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 5. 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5]. 6. 陈兴良:《判例刑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6]. 7. 陈兴良,周光权:《刑法学的现代展开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7]. 8. 周光权:《刑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8]. 9. 周光权:《刑法客观主义与方法论》,法律出版社,2013
[9]. 10. 周光权:《刑法学的向度:行为无价值论的深层追问》,法律出版社,2014
[10]. 11. 陈兴良:《刑事法评论:犯罪的阶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11]. 12. 陈兴良:《判例刑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刑法学(下)》是法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将运用大量的活生生的现实案件加以说明,详细讲解刑法中的个罪的基本概念、特征,各种犯罪构成和刑事责任。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刑法分论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具体内容,熟悉刑法法律条文,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犯罪认定、刑事责任和刑罚问题的能力,以便毕业后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刑事司法实际工作和有关理论研究的需要。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行政管理学-2023-2024-1
授课教师:050016,210067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1、主讲教材 夏书章主编:《行政管理学》(第六版),北京/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2018年。 2、辅助教材 陈瑞莲等编著:《行政管理学导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先修课程:无
主要参考书目:
1. 泰罗: 《科学管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1]. 2. 西蒙:《管理行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
[2]. 3. 威尔逊:《美国官僚体制:政府机构的行为及其动因》,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
[3]. 4. 罗森布鲁姆 等:《公共行政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4]. 5. 盖伊• 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5]. 6. 盖伊• 彼得斯:《政治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6]. 7. 巴泽尔:《突破官僚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7]. 8. 珍妮特• V • 登哈特,罗伯特• B • 登哈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课堂讲授和案例研讨让学生掌握行政管理的概念,了解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历史,重点掌握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工作方法。同时,帮助学生对行政管理研究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有基础性掌握。 教学内容覆盖面:行政管理学概述;行政管理的主体、客体、过程、伦理及环境;行政管理研究的主要视角、理论及方法。 课程特点:作为一门概论性质的课程,本课程在在完成基本概念和内容讲授的同时,还需要为学生从事行政管理某一具体分支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行政组织学-2023-2024-1
授课教师:130081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自编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周雪光,2003,《组织社会学十讲》,社科文献出版社
[1]. 2.钱德勒,1977,《看得见的手:美国商业的管理革命》,哈佛大学出版社
[2]. 3.鲍威尔和迪马久,1991,《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在于向学生介绍研究公共组织的基本问题和视角。课程目的是向学生提供社会科学文献如何研究组织。课程目标是让学生熟悉组织理论的主要理论和经验传统。所要求阅读的材料是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展开。这种组织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组织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具体体现在:从一线执法人员到高层领导,从组织过程到组织结果,从研究单一组织到研究组织和环境的关系。另外除了关注一些概念性的阅读,课程的前期将补充一些社会和历史方面的材料,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的发展。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