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35
农药学-2023-2024-1
授课教师:200332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植物化学保护学》第五版,徐汉虹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年,标准书号:ISBN 7-109-23822-0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
主要参考书目:
文献:《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Pest Management Science》等期刊有关农药的文章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农药学是关于应用农药来防治病、虫、草及其他有害生物,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门应用性课程。内容包括农药学的基本概念;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生物农药等各大类农药的介绍;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及综合治理;农药环境毒理与农药残留分析;为将来学生在农业、环境、植物管理等领域从事绿色农药研发、农药科学合理使用、污染控制和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农业气象学-2022-2023-2
授课教师:周望,蔡高潮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农业气象学》第3版,姜会飞 主编,气象出版社,2018年,ISBN:9787502962395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无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农业气象学》课程系统地介绍各种基本气象要素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影响我国的天气、气候及农业气象灾害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地球大气的概况,基本气象要素(日照、辐射、温度、湿度、降水、蒸发、气压、风、云等)的概念及其时空变化规律,以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和中国主要的天气过程(寒潮天气过程、江淮梅雨天气过程、台风天气过程、对流性天气过程等),农业气象灾害,气候和中国气候。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同学们系统地掌握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天气气候的形成原因以及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的影响,为专业课的学习和农业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并能够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加以综合分析、灵活应用,为未来的生活提供指导。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皮肤性病学理论-2023-2024-1
授课教师:122014,122044,820342,820410,821114,821116,821117,821565,822180
总学时:58
课程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皮肤性病学》.张学军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9版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中国临床皮肤病学》.赵辨主编.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第2版
[1]. 2)《皮肤性病学(教师辅导教材)》. 张学军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9版
[2]. 3)《现代皮肤病学》. 王侠生主编.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2版
[3]. 5)《皮肤病学》.朱学骏等主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9年,第4版
[4]. 6)《Andrews’ Diseases of The Skin:Clinical Dermatology》. William DJ. Timothy GB, Dirk ME,Isaac MN.13th ED. Philadelphia:Elsevier,2019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 皮肤性病学是研究有关皮肤疾病和性传播疾病防治的科学,是一门直观性、涉及面广、系统性都很强,但又具有独特性的临床学科,对其内容体系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必须建立在坚实的“三基”基础上(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此它们共同构成了这门临床应用型学科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正是构建了整个专业知识框架的重要元素。 该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牢固掌握常见、多发和重点皮肤病和性病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期末后提交完成——旅游学院2023级(第5周开课)+2022级(第16周开课)-形势与政策-202426565
授课教师:006166,012168,180386,210254,220106,220135,220136,220139,220207,220539,230098,230103,230127
总学时:90
课程教材:1、主讲教材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事报告》杂志社,2024、2025年。(注:各个学期均以最新出版的教材使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 2、辅助教材 (五)主要参考书目 (推荐若干参考书,并注明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本、出版日期等,每个章节指定一定数量、明确的阅读资料)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外文出版社。 [2]党和国家各种重要会议资料等。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外文出版社。
[1]. [2]党和国家各种重要会议资料等。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深入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学基本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引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并结合学校学院的具体情况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曲式分析 II-2023-2024-1
授课教师:200553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音乐作品曲式分析》李虻 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1月出版(第2版);ISBN 978-7-5621-3062-8。
先修课程:基础乐理;和声I;和声II;曲式分析I
主要参考书目:
《音乐分析自编讲义》韩闻赫 编著;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的西方音乐经典作品;中国原创经典音乐作品等。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适用于音乐专业本科学生,通过讲解分析不同体裁、规模、形式的音乐作品,掌握各种经典的曲式结构,从而理解传统经典曲式结构的艺术特征,为开展音乐创作、表演与理论分析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2023-2024-1
授课教师:004743,170178,180095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汪志诚,热力学·统计物理,第六版,高教版,2019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理论力学
主要参考书目:
林宗涵,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北大,2007。苏汝铿,统计物理学,高教版。顾莱纳,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北大。
[1]. K. Huang, Statistical Physics.Wiley, 2nd Ed. 1987. R. K. Pathria and P. D. Beale, Statistical Mechanics,3rd ed.Academic, 2011.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是理论物理四大力学中的一门,目的是研究及理解热现象及其规律,包括从宏观唯象出发的热力学理论和从微观的出发的统计物理理论。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平衡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的基本概念、规律、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所含物理图像,牢固掌握热力学和近独立粒子系统统计,基本掌握系综理论,对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的新进展有一定的了解。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2023-2024-2
授课教师:160012,170225,180297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汪志诚,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
先修课程:热学
主要参考书目: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林宗涵,北大出版社;《统计物理学》,苏汝铿,高教出版社;《热力学和统计物理》,顾莱纳,世界图书出版社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的目标是学习使用热力学的宏观方法和统计物理的微观方法来研究宏观多体物理体系的性质,要求掌握和了解热力学第一、二定律等热力学基本规律、单元系相变、多元系复相平衡、热力学基本微分关系及麦克斯韦关系、近独立粒子统计方法及三种最概然分布、系综理论等,并初步接触涨落理论和非平衡统计等。教学内容包括热力学基本规律、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单元系相变、多元系复相平衡、不可逆过程热力学基础、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玻耳兹曼统计、玻色统计和费米统计、系综理论、涨落理论、非平衡统计初步等。本课程同时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介绍描述宏观系统的方法,有助于学者直接了解两个角度的异同,同时本课程也与量子物理、凝聚态、引力物理等其他领域的发展紧密相连。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热学-2022-2023-2
授课教师:姚道新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新概念物理学教程——热学》,赵凯华 罗蔚茵,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005
先修课程:无
主要参考书目:
1. 《热学教程》,黄淑清、聂宜如、申先甲,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1]. 2. 《热学》,李椿、章立源、钱尚武,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二五普通高校国家级规划教材,2015
[2]. 3. 《热学》,秦允豪,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二五普通高校国家级规划教材,2018
[3]. 4. 《大学物理学-热学》,张三慧,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 5.《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 汪志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5]. 6.《统计物理学》,苏汝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建立热是微观物质运动的宏观体现这一重要的物理图像,学会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热现象及其规律,以及初步了解建立联系宏观与微观的统计桥梁。从知识点上来看,本课程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了热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物理量的联系,热平衡态的统计分布,热力学定律以及一些热学研究前沿介绍。 要求学生需要牢固掌握热学基本状态量(温度、压强,内能、熵等)的定义和包括了宏观和微观不同角度观察的物理意义,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的表述及其应用,掌握平衡态、可逆过程和准静态过程等重要热学概念,理解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能量均分定理的重要模型结论。另外对麦克斯韦-波耳兹曼能量分布律,以及理想气体模型和卡诺定理应用等则要求一般掌握,对基本的物理现象可以建立相关的图像。对于量子理想气体,物质的聚集态、连续相变等有相关后续课程,对知识面要求比较高,目前学生还不具备基础的内容,则要求学生一般了解。对热学前沿——非平衡过程的内容主要以介绍为主。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