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35
电磁兼容原理与应用-2023-2024-1
授课教师:120033,180720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杨显清,杨德强,潘锦,《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第三版,2016。
先修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
主要参考书目:
1. David A. Weston(著),杨自佑 等(译)。《电磁兼容原理与应用——方法、分析、电路、测量》,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三版,2020。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方向的一门选修课。让学生了解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方式、电磁干扰的分类和判断方法、掌握两种基本防止措施——接地和屏蔽的原理及方法。教学内容从电磁兼容基本概念入手,由“电磁干扰三要素”中的“干扰源”和“传播途径”展开,介绍干扰源的特点及性质,分析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阐述抑制电磁干扰的“三大技术”(接地、屏蔽和滤波)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介绍电磁兼容预测分析数学模型、预测方法,介绍电磁兼容性测试设备与场地、测试内容与方法,使学生对电磁兼容的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日后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电磁兼容问题打好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电磁学-2023-2024-2
授课教师:030114,110161,120036,160040,180082,180172,180173,180293,190063,190302,200260,200320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赵凯华、陈熙谋,新概念物理教程电磁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 梁灿彬等,电磁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 [2] 贾起民等,电磁学(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3] [美]哈里德等,物理学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 [4] 费恩曼物理学讲义,第2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 [5] R. Wolfson, J. M. Pasachoff, Physics: extended with modern physics,
[5]. Glenview, Illinois: Scott,Foresman and Companny, 1990.
[6]. [6] D. R. Frankl, Electromagnetic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7]. Prentice-Hall, Inc., 1986.
[8]. [7] 宋德生,李国栋.电磁学发展史.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
[9]. [8] 赵凯华、陈熙谋 《电磁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电磁学是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物理类各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学生在修读本课程之前,必须具备高等数学、力学等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 1.理解电磁学赖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实验基础——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安培定律,毕奥-萨伐尔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理解场概念,以及电荷激发电场、电流激发磁场的物理图像与基本规律; 3.理解电磁场能量密度概念、电磁场的物质属性及其存在形态,理解电磁场与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4.理解导体静电感应、导体导电、介质极化与磁化的物理图像; 5.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物理本质; 6.掌握简单的静电场问题、静磁场问题、电磁感应问题的分析与计算方法; 7.了解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物理意义及其与伽利略变换之间的矛盾,以及时变电场与磁场互相激发的普遍规律;理解电磁波的基本性质,以及电磁波能量和能流的含义; 8.通过对电磁学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具备分析与解决电磁学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创新精神。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电磁学-2024-2025-2(8)
授课教师:030114,110161,120036,160040,180082,180172,180173,180293,190063,190302,200260,200320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赵凯华、陈熙谋,新概念物理教程电磁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 梁灿彬等,电磁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 [2] 贾起民等,电磁学(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3] [美]哈里德等,物理学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 [4] 费恩曼物理学讲义,第2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 [5] R. Wolfson, J. M. Pasachoff, Physics: extended with modern physics,
[5]. Glenview, Illinois: Scott,Foresman and Companny, 1990.
[6]. [6] D. R. Frankl, Electromagnetic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7]. Prentice-Hall, Inc., 1986.
[8]. [7] 宋德生,李国栋.电磁学发展史.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
[9]. [8] 赵凯华、陈熙谋 《电磁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电磁学是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物理类各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学生在修读本课程之前,必须具备高等数学、力学等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 1.理解电磁学赖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实验基础——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安培定律,毕奥-萨伐尔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理解场概念,以及电荷激发电场、电流激发磁场的物理图像与基本规律; 3.理解电磁场能量密度概念、电磁场的物质属性及其存在形态,理解电磁场与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4.理解导体静电感应、导体导电、介质极化与磁化的物理图像; 5.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物理本质; 6.掌握简单的静电场问题、静磁场问题、电磁感应问题的分析与计算方法; 7.了解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物理意义及其与伽利略变换之间的矛盾,以及时变电场与磁场互相激发的普遍规律;理解电磁波的基本性质,以及电磁波能量和能流的含义; 8.通过对电磁学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具备分析与解决电磁学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创新精神。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电磁学进阶-2023-2024-2
授课教师:160018,200252,210222
总学时:108
课程教材:Electromagnétisme, optique ondulatoire, IFCEN, Oceane GEWIRTZ
先修课程:大类培养中的大学物理I,College Physics in year 1
主要参考书目:
Fundamentals of Physics, Halliday and Resnick, ed Wileys and Sons, ISBN: 0471758019
[1]. Electricity and Magnetism, 3rd edition, Edward M. Purcell and David J. Mori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ISBN: 978-7-111-57451-4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在进阶电磁学课程中,学生将深入学习和理解大学1年级所学知识:从静电场到麦克斯韦方程,以及电磁感应。学生将掌握定理和定律的证明及应用,并利用数学工具及软件解决物理和化学问题(如微分方程及偏微分方程、矢量、多变量函数、矢量分析) 本课程存在三个培养目标: 充分掌握:利用高斯定理计算电场强度E,电偶极矩的定义,根据不变性和对称性探究电场、磁场及电偶极矩的特性。学生需要掌握麦克斯韦方程、波印亭矢量及电磁感应定律。 一般掌握:旋度和散度,环量与通量,规范变换 一般理解:运用轴对称和极坐标对称,Stern和Gerlach实验,雷诺输运方程,洛伦兹变换。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电动力学-2022-2023-2
授课教师:140050,160175,180082,180172,180289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郭硕鸿,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8年6月
先修课程:电磁学
主要参考书目:
Introduction to Electrodynamics (电动力学导论),David J. Griffiths,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第三版,2011年9月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目的是讲授电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学生今后的深造,科研和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内容上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电磁场的普遍规律,尤其是静电场,静磁场以及电磁波的传播与辐射性质,能熟练应用麦克斯韦方程解决电动力学问题。一般掌握狭义相对论和带电粒子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了解电动力学的前沿发展和应用。本课程作为《电磁学》的深入,将着重介绍《电磁学》未涉及或深入讲解的内容,并适度联系科学前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动力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提升基本的科学素养。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电动力学-2023-2024-1
授课教师:120152,120153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郭硕鸿 著,黄迺本、李志兵、林琼桂 修订 《电动力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主要参考书目:
【1】黄迺本,方奕忠编著,《电动力学(第三版)学习辅导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 【2】俞允强编著,《电动力学简明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 【3】蔡圣善、朱耘、徐建军编者,《电动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4】David J. Griffiths编著,贾瑜、胡行、孙强译,《电动力学导论》(原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是为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学)三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电动力学主要研究电磁场的基本性质、运动规律以及电磁场与带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课程主要介绍矢量分析和张量初步、麦克斯韦方程组、静电场、静磁场、电磁波的传播、辐射、狭义相对论、带电粒子和电磁场的相互作用等基本内容。电动力学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和深入,课程节奏会比较紧凑,需要选课学生有比较好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在课上集中注意力听讲和练习的同时在课下花费比较多的时间进行复习巩固。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电动力学-2023-2024-2
授课教师:140050,160175,180082,180172,180289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郭硕鸿,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8年6月
先修课程:电磁学
主要参考书目:
Introduction to Electrodynamics (电动力学导论),David J. Griffiths,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第三版,2011年9月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目的是讲授电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学生今后的深造,科研和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内容上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电磁场的普遍规律,尤其是静电场,静磁场以及电磁波的传播与辐射性质,能熟练应用麦克斯韦方程解决电动力学问题。一般掌握狭义相对论和带电粒子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了解电动力学的前沿发展和应用。本课程作为《电磁学》的深入,将着重介绍《电磁学》未涉及或深入讲解的内容,并适度联系科学前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动力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提升基本的科学素养。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电路理论基础-202314352
授课教师:200367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邱关源. 电路. 第5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大学物理
主要参考书目:
李瀚荪. 电路分析基础. 第3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1]. James W.Nilsson. 电路基础.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电路理论基础》是电子信息工程类各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是介绍非时变集总参数电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电路分析与计算能力, 为后续电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路定理,电路等效变换,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一阶电路,二阶电路,相量法,正弦稳态电路,三相电路,频率响应,二端口网络。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电路理论基础(一)-2023-2024-1
授课教师:070073,140032,170152,200070,200267,200378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美)查尔斯.K.亚历山大,(美)马修.N.O.萨迪库 著,段哲民等译,电路基础(原书第6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9;ISBN 978-7-111-61076-2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邱关源. 电路. 第5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第0章:绪论 第1-2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4学时) 电路元件、电流、电压(牢固掌握)、 伏安特性、无源符号规则(牢固掌握) 节点,网孔,回路(牢固掌握) 电路模型、串并联关系(牢固掌握) 电路的等效(牢固掌握) 独立源、受控源(牢固掌握) 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牢固掌握) Y-Δ互换(一般了解) 第3章: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4学时) 节点法(牢固掌握) 网孔法(牢固掌握) 平面电路与非平面电路(一般了解) 第4章:电路的基本定理(5学时) 叠加定理(牢固掌握) 电源转换定理,(牢固掌握) 戴维南定理、(牢固掌握) 诺顿定理(一般掌握) 最大功率传递定理(牢固掌握) 第6章:电容与电感(3学时) 电容与电感的伏安特性(牢固掌握) 电容与电感的能量(牢固掌握) 电容与电感的串并联等效(牢固掌握) 第7章 一阶电路(6学时) 一阶电路形式(一般掌握) 零输入响应(一般掌握) 阶跃函数(一般掌握) 零状态(阶跃)响应(一般掌握) 三要素及三要素法(牢固掌握) 完全响应(牢固掌握) 冲激函数和冲激响应(一般了解) 斜坡函数(一般了解) 第8章 二阶电路(6学时) RLC串联二阶电路形式(一般掌握) RLC并联二阶电路形式(一般掌握) 初值与终值的计算(牢固掌握) 阻尼情况判断(牢固掌握) 不同阻尼情况下解的表达式形式(一般掌握) 过阻尼响应(一般掌握) 临界阻尼响应(一般了解) 欠阻尼响应(一般了解) 第9章 正弦量与相量(6学时) 正弦量与相量的关系(牢固掌握)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牢固掌握)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形式(牢固掌握) 阻抗与导纳(牢固掌握) 相量图(一般掌握) 阻抗三角形(一般掌握) 电路元件的频域模型(牢固掌握)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牢固掌握) 第10章 正弦稳态分析(2学时) 电路的时域模型和频域模型(牢固掌握) 节点法,网孔法(牢固掌握) 叠加定理-同频率信号源(牢固掌握) 叠加定理-不同频率信号源(一般了解) 电源转换(牢固掌握) 戴维南定理、(牢固掌握) 诺顿定理(一般掌握) 最大功率传递定理(牢固掌握) 第11章 交流功率分析(4学时) 瞬时值,峰值,平均值,有效值(牢固掌握) 瞬时功率与平均功率、有功功率(牢固掌握) 无功功率(牢固掌握) 视在功率(牢固掌握) 复功率(牢固掌握) 功率三角形(一般掌握) 功率因素(牢固掌握) 功率因素校正(牢固掌握) 第13章 磁耦合电路(4学时) 互感现象(一般掌握) 互感电压判断、计算(牢固掌握) 同名端的概念及判定(牢固掌握) 互感线圈中的能量(一般掌握) 磁耦合电路的分析(牢固掌握) 互感线圈的连接等效及互换(一般了解) 互感(线性)变压器(一般掌握) 理想(铁芯)变压器(牢固掌握) 自耦变压器(一般了解) 第14章 频率响应(4学时)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电路理论基础(一)-202316514
授课教师:070073,140032,170152,200070,200267,200378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美)查尔斯.K.亚历山大,(美)马修.N.O.萨迪库 著,段哲民等译,电路基础(原书第6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9;ISBN 978-7-111-61076-2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邱关源. 电路. 第5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第0章:绪论 第1-2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4学时) 电路元件、电流、电压(牢固掌握)、 伏安特性、无源符号规则(牢固掌握) 节点,网孔,回路(牢固掌握) 电路模型、串并联关系(牢固掌握) 电路的等效(牢固掌握) 独立源、受控源(牢固掌握) 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牢固掌握) Y-Δ互换(一般了解) 第3章: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4学时) 节点法(牢固掌握) 网孔法(牢固掌握) 平面电路与非平面电路(一般了解) 第4章:电路的基本定理(5学时) 叠加定理(牢固掌握) 电源转换定理,(牢固掌握) 戴维南定理、(牢固掌握) 诺顿定理(一般掌握) 最大功率传递定理(牢固掌握) 第6章:电容与电感(3学时) 电容与电感的伏安特性(牢固掌握) 电容与电感的能量(牢固掌握) 电容与电感的串并联等效(牢固掌握) 第7章 一阶电路(6学时) 一阶电路形式(一般掌握) 零输入响应(一般掌握) 阶跃函数(一般掌握) 零状态(阶跃)响应(一般掌握) 三要素及三要素法(牢固掌握) 完全响应(牢固掌握) 冲激函数和冲激响应(一般了解) 斜坡函数(一般了解) 第8章 二阶电路(6学时) RLC串联二阶电路形式(一般掌握) RLC并联二阶电路形式(一般掌握) 初值与终值的计算(牢固掌握) 阻尼情况判断(牢固掌握) 不同阻尼情况下解的表达式形式(一般掌握) 过阻尼响应(一般掌握) 临界阻尼响应(一般了解) 欠阻尼响应(一般了解) 第9章 正弦量与相量(6学时) 正弦量与相量的关系(牢固掌握)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牢固掌握)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形式(牢固掌握) 阻抗与导纳(牢固掌握) 相量图(一般掌握) 阻抗三角形(一般掌握) 电路元件的频域模型(牢固掌握)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牢固掌握) 第10章 正弦稳态分析(2学时) 电路的时域模型和频域模型(牢固掌握) 节点法,网孔法(牢固掌握) 叠加定理-同频率信号源(牢固掌握) 叠加定理-不同频率信号源(一般了解) 电源转换(牢固掌握) 戴维南定理、(牢固掌握) 诺顿定理(一般掌握) 最大功率传递定理(牢固掌握) 第11章 交流功率分析(4学时) 瞬时值,峰值,平均值,有效值(牢固掌握) 瞬时功率与平均功率、有功功率(牢固掌握) 无功功率(牢固掌握) 视在功率(牢固掌握) 复功率(牢固掌握) 功率三角形(一般掌握) 功率因素(牢固掌握) 功率因素校正(牢固掌握) 第13章 磁耦合电路(4学时) 互感现象(一般掌握) 互感电压判断、计算(牢固掌握) 同名端的概念及判定(牢固掌握) 互感线圈中的能量(一般掌握) 磁耦合电路的分析(牢固掌握) 互感线圈的连接等效及互换(一般了解) 互感(线性)变压器(一般掌握) 理想(铁芯)变压器(牢固掌握) 自耦变压器(一般了解) 第14章 频率响应(4学时)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电子封装-2024-2025-2
授课教师:220236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电子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吴懿平等编。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电子封装工艺设备》,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制造与封装技术分会-电子封装技术丛书编辑委员会编。
[1]. 《微连接与纳米连接》,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田艳红等译。
[2]. 《高级电子封装》,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李虹等译。
[3]. 《半导体先进封装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23年,John H. Lau著,蔡坚等译。
[4]. 《异构集成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23年,John H. Lau著,吴向东等译。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以系统介绍电子产品从硅片到成品物理实现过程中的各种制造技术为重点,使学生具备电子制造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理解电子封装与组装技术,掌握不同电子封装与组装工艺、材料及应用知识,具备针对不同需求设计研发各种电子制造、电子封装工艺的能力。结合参观先进封装测试企业的实习机会,使学生了解电子制造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前沿,掌握其发展特点与动向,具备研发先进电子制造、电子封装工艺及装备的基础与能力。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动力气象学-2023-2024-1
授课教师:004146,170132,180176,190275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贺海晏,简茂球,乔云亭,杜宇,《动力气象学》(第二版),气象出版社,2022.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流体力学.
主要参考书目:
1、杨大升,刘余滨,刘式适,《动力气象学》(修订版),气象出版社,1983。2、Holton J R, Hakim G J. An Introduction to Dynamic Meteorology(5th Edition),Elsevier Academic Press, 2012。3、吕美仲,等,《动力气象学》,气象出版社,2008。4、Holton J R, Hakim G J.著,段明铿,王文,刘毅庭译:动力气象学引论(第五版),2019,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5、李崇银, 刘喜迎. 高等动力气象学.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17。6、刘式适,刘式达.大气动力学(上,下册).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1]. 说明:这些参考书都是与课程相关的书目,学生可以较容易地查到与课堂讲授内容相关的章节来阅读。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 本课程培养学生系统地了解和牢固掌握大气动力学中的物理概念和基本原理,基本掌握处理大气动力问题常用的数学方法,并对近代动力气象学理论基础有一定的了解。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运动方程组的尺度分析;P坐标与广义垂直坐标运动方程组;自由大气中的平衡运动;环流和涡度、涡度方程和散度方程;大气中的准地转运动;大气中的波动;大气波动的稳定性;大气能量学。本课程是大气科学专业和应用气象专业本科阶段的核心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其内容实质上是流体力学在大气运动中的动力学应用。修读该课程需要等高数学和流体力学的知识作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