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教师:094008,095116,104001,104034,105180,124084,124087,124103,144218,155349,164286,164350,165386,184010,185005,185030,204004,214064,215034,225029,791018,791031,791033,791045,791081,791085,791218,791232,791345,791381,791526,850799,890914,890916,890918,890923,891164,891183
总学时:80
课程教材:《外科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陈孝平 汪建平 赵继宗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无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个分科,它是以某些疾病在发生和发展的某个阶段需要手术或以手术为主要疗法的学科。当前,外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如外科手术向两个方向发展,即“扩大性手术切除”或“微创手术”。扩大性手术切除极端的可见于腹部器官簇切除移植,而微创手术是目前对外科医生提出的一个新的挑战,要求外科医生除完成常规开放手术外,还需要掌握腹腔镜、胆道镜甚至十二指肠镜(ERCP)等技术手段。又如一些新的治疗概念或治疗药物的诞生,成为外科领域的重要进展,提高了治疗的效果。比如晚期肝癌采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可以使一部分患者延长生存期。这些技术以及观点上的进步和发展,体现在《外科学》教材内容的更新上。
外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科目密切相关。《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专业课程,外科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从事临床外科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他临床医学学科,特别是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临床医学学科的学习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外科学》课程的教学,应着重以下能力的培养
1. 自学能力:大课只讲授重点和难点内容,减少大课授课时数,给时间学生自已阅读教材。
2. 分析能力:见习教学通过观察病人、收集病史与体格检查、讨论病例,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发言,提高学生临床发现的能力。
3. 综合能力:书写临床病案如病历、病情记录、手术前总结及术后记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判断的能力。
4. 临床独立诊治病人能力:结合临床诊断和治疗病人,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各种临床操作,提高学生独立临床工作的能力。
5. 基本的临床操作能力:外科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见习阶段已掌握“消毒铺巾”“伤口换药”等临床操作技能,应在实习时多参与临床操作,多上手术,掌握“伤口换药”“留置尿管、胃管”“消毒铺巾”等外科基本操作和技能。
6. 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外科专业外文书刊,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听、说能力。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