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35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202416822
授课教师:006166,012168,180386,210254,220106,220135,220136,230098,230103,230127
总学时:90
课程教材:1、主讲教材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事报告》杂志社,2022年。(注:各个学期均以最新出版的教材使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 2、辅助教材 (五)主要参考书目 (推荐若干参考书,并注明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本、出版日期等,每个章节指定一定数量、明确的阅读资料)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外文出版社。 [2]党和国家各种重要会议资料等。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外文出版社。
[1]. [2]党和国家各种重要会议资料等。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深入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学基本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引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2022年上辑)》并结合学校学院的具体情况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植物的"智慧":植物的适应性进化(核心通识)-2022-2023-2
授课教师:130213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植物学(第3版)》,廖文波、刘蔚秋、冯虎元、辛国荣、石祥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采用视频教学、图片赏析、课堂讨论等多种方法,介绍植物的进化历程及“生存智慧”。同时,以案例教学法系统阐述植物根、茎、叶、花、种子、果实适应环境的具体事例,及其在植物仿生学中的应用。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有利于激发同学对大自然的兴趣,提升科学素养、创新能力、人文精神。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植物生理学-2022-2023-2
授课教师:梁敏霞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武维华,植物生理学(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18
先修课程:植物学
主要参考书目:
蒋德安,植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 潘瑞炽,植物生理学(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Taiz L, Zeiger E, Plant Physiology (5th edition). Sinauer Associates Inc Publisher, 2010
[3]. Buchanan BB, Gruissem W, Jones RL, 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 of plants (2nd edition). Maryland: 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Physiologists, 2016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以学习和研究构成植物的各部分乃至整体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为主要内容,通过了解其功能实现过程及其调控机制来不断深入地阐明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本质。从物质与能量代谢、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信息传递与信号转导三个方面,内容涵盖植物水分与矿质营养、植物体内的物质代谢及能量转换、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环境生理四大部分,主要内容包括 植物的水分代谢、矿质营养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太阳能的转化机理及其环境影响和调控;贮藏的化学能如何通过呼吸转变为ATP并进行各种物质的合成,呼吸在实践中的应用理;植物体内同化物运输的途径和规律,植物次生物代谢,植物激素和环境等条件对植物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的发育的调节,植物生长、分化、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的机制和调控方法;植物怎样适应环境不良条件等内容。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植物学-2022-2023-2
授课教师:凡强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廖文波,刘蔚秋,冯虎元,辛国荣,石祥刚. 2020. 植物学(第3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先修课程:无。
主要参考书目:
张宏达等。种子植物系统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 叶创兴等。植物学(系统分类部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2]. 李正理,张新英编著.植物解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 其它杂志:生物多样性,植物学通报,植物生态学报,生态学报,植物学报等。
[4]. 李德铢等译. 植物系统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植物学是生物学大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包括形态解剖、孢子植物分类、种子植物分类三部分组成。目标,一是从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水平学习、认识植物的形态特征以及生理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二是熟悉分类学的原则、原理,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主要科属的形态特征,及其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三是学习野外识别和鉴定植物的方法,学会使用工具书。为后续的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分子系统学等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完整的课程的总学时数为108学时,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各54学时。野外实习1周。要求从系统学、区系地理学、生态学、资源学等不同角度,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智能技术前沿讲座-2022-2023-2
授课教师:050124,170036,190533,210071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教师自编讲义
先修课程:C语言,工程制图
主要参考书目:
讲座形式,由主讲教师随堂提供参考文献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是涉及数学、物理、计算机技术、机械技术等领域的综合学科。本课程系统、全面介绍智能技术的基本概念、工作范畴、基本原理、典型方法和实用技术。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掌握对人工智能技术与工程能解决的问题类型、人工智能发展的难点热点等核心知识,提升学生在机器人、医学、航空航天等应用领域问题抽象的初步能力,为科研辅助分析和相关研究和开发奠定一定的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202416038
授课教师:006166,012168,180386,210254,220106,220135,220136,230098,230103,230127
总学时:90
课程教材:1、主讲教材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事报告》杂志社,2022年。(注:各个学期均以最新出版的教材使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 2、辅助教材 (五)主要参考书目 (推荐若干参考书,并注明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本、出版日期等,每个章节指定一定数量、明确的阅读资料)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外文出版社。 [2]党和国家各种重要会议资料等。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外文出版社。
[1]. [2]党和国家各种重要会议资料等。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深入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学基本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引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2022年上辑)》并结合学校学院的具体情况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中国法律史-2023-2024-1
授课教师:001357,120221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马工程”重点教材:朱勇等主编:《中国法制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1月。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1]. 布迪、莫里斯:《中华帝国的法律》
[2]. 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清代中国的法与审判》
[3]. 滋贺秀三等:《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
[4]. 寺田浩明:《权利与冤抑:寺田浩明中国法史论集》《清代传统法秩序》
[5]. 黄宗智:《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
[6]. 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7]. 娜塔莉·戴维斯:《档案中的虚构:16世纪法国的赦罪故事及故事的讲述者》
[8]. 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
[9]. 徐忠明:《众声喧哗:明清法律文化的复调叙事》
[10]. 徐忠明、杜金:《传播与阅读:明清法律知识史》
[11]. 高道蕴等编:《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中国法律史》是法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课程教学目标,是向学生客观、全面地介绍中国历史上法律制度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主要内容,以及在历史的不同阶段,法律制度的特点和变迁。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中国法律的产生、发展及其现代转型的历史线索与基本特点;第二,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制指导思想、法律体系的表现形式或渊源、行政法、刑事法、民事法、诉讼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特点;第三,清末以至中国共产党根据地政府的法律体系的法制思想、法律渊源、主要内容与基本特点。通过讲授《中国法律史》这门课程,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各个历史时期中国法律制度的基本面貌,引导学生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思考,贯通部门法的基本知识,加深对法学理论的理解。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中国佛教史-202314712
授课教师:210085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张岂之、谢阳举、许苏民编, 《中国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12月第1版。
先修课程:N/A 无
主要参考书目:
Taishō shinshū daizōkyō ⼤正新修⼤蔵経, 100 vols, eds. Takakusu Junjirō ⾼楠順次郎, Watanabe Kaigyoku 渡邊海旭, and Ono Genmyō ⼩野⽞妙 (Tokyo: Taishō issaikyō kankōkai, 1924-1935; rpt. edn., Taipei: Xinwenfeng chuban gongsi, 1974; hereafter abbreviated as T);
[1]. Manji shinsan Dai Nihon zokuzōkyō 卍新纂大日本続蔵経, 150 vols, ed. Maeda Eun 前田慧雲 and Nakano Tatsue 中野達慧 (Kyoto: Zōkyō shoin, 1905-1912; rpt. edn., Taipei: Xinwenfeng chuban gongsi, 1968-1970; hereafter abbreviated as Z);
[2]. Shōwa hōbō sōmokuroku 昭和法寶總目録, ed. Takakusu Junjirō (Tokyo: Taishō shinshū daizōkyō kankōkai, 1929; rpt. edn., Taipei: Xinwenfeng chuban gongsi, 1974);
[3]. The Tibetan Tripitaka, Taipei [= Sde dge] Edition, ed. A. W. Barber et al. (Taipei: SMC Publishing Inc., 1991);
[4]. Ōtani Daigaku Toshokan zō eiin Pekimban Chibetto daizōkyō 大谷大学図書館蔵影印北京版西蔵大蔵経 (Tibetan Tripiṭaka, Peking Edition), ed. D. T. Suzuki (Tokyo: Suzuki Research Inst., 1956);
[5]. Chibetto daizōkyō sōmokuroku 西蔵大蔵経総目録 (A Complete Catalogue of the Tibetan Buddhist Cannons), ed. Ui Hakuju 宇井伯壽 et al. (Sendai: Tohoku Imperial Univ., 1934)......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所关注者,系中国域内之佛教演进史实。研习议题多属汉(Sinitic)、藏(Tibetan)传轨,兼涉上座部(Theravādin)及余诸传统。研习过程中,师生将一道出入宗教、文本、艺术与考古等多个领域。 藉如是行,学生或可对所谓“中国佛教”之历史有所掌握。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2023-2024-1
授课教师:004805,070063,220234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先修课程:无
主要参考书目:
萧统:《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1]. 姚鼐:《古文辞类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章经典(第4周到第13周,共34学时) 结合文体发展、政治背景、文体功能,阐释文以载道的思想,选读自先秦至明清的经典文章,采取随堂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诗赋词曲经典(第14周到第16周,共12学时)开展2次大型讨论,选读历代经典作品进行赏读,结合“知人论世”的赏读方法,引导学生欣赏诗、赋、词、曲等纯文学经典。 第三部分:中国古代小说经典(第17周到第18周,共8学时),开展1次大型讨论,选读中国经典小说作品进行赏读,探讨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创作思想、风格与方法之异同,揭示文化内核之差异。 以上内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202310171
授课教师:200152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1、主讲教材 :袁世硕主编、陈文新副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或较新印本)。 2、辅助教材: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二、三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主要参考书目:
作品集:
[1].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1、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2]. 【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3]. 【唐】李白著、(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4]. 【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5]. 【宋】苏轼著,【清】王文诰注《苏轼诗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6]. 高步瀛编《唐宋诗举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
[7]. 文学史与论著:
[8].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9]. 王瑶:《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
[10]. 曹道衡:《中古文学史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
[11]. 宇文所安著,贾晋华译,《初唐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
[12]. 宇文所安著,贾晋华译,《盛唐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
[13]. 洪业著,曾祥波译,《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
[14]. 宇文所安著,贾晋华译,《晚唐》,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
[15]. 朱刚,《苏轼十讲》,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9年。
[16]. 伍晓蔓,《江西宗派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5年。
[17]. 吉川幸次郎著,李庆、骆玉明等译,《宋元明诗概说》,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18]. 内山精也著,朱刚等译,《庙堂与江湖:宋代诗学的空间》,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魏晋至唐宋时期的文学状况,包括其间各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重要流派、代表作家及作品,以及文学发展演变之大势。学生将从本课程学习过程中加深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增强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及诠释能力,为今后学业上的进一步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中国古代制度与文学-2022-2023-2
授课教师:史洪权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本课程使用自编讲义。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中国制度史》,吕思勉著,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
[1]. 2.《中国科举史》,刘海峰、李兵著,东方出版中心2004年版;
[2]. 3.《中国婚姻史》,陈顾远著,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3]. 4.《古代礼制风俗漫谈》,文史知识编辑部编,中华书局1992年版;
[4]. 5.《帝国九重天:中国后宫制度的变迁》,朱子彦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 6.《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刘跃进著,三联书店1996年版;
[6]. 7.《唐代科举与文学》,傅璇琮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中国古代制度对于文学有着全方位和多元化的影响。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古代的主要制度及其与文学的关系等领域的讲授,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的主要制度能够有所了解,并掌握制度对于文学产生影响的方式、方法和方面,从而摆脱单纯的“以文学论文学”的局限,实现文学与史学的融通,为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嫔御制度与文学;二、娼妓制度与文学;三、婚姻制度与文学;四、封建制度与文学;五、门阀制度与文学;六、科举制度与文学。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2-2023-2
授课教师:180068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年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2月。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
[1]. 2、《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年。
[2]. 3、教材各章所列必读文献和延伸阅读文献。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 课程内容简介(请简明扼要地概述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内容覆盖面及课程特点等) 本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使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使广大青年更加坚定地团结在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本课程的指导思想与教学理念是:坚持立德树人,深度融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使学生了解党史、国史和国情,准备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具体教学要求包括: 1、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势力给中国人民和中华民 族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接续奋斗的历史,懂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代旧民主主义革命、人民共和国取代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历史必然性,懂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深刻理解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2、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辛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懂得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屮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3、了解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和重大意义,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和再大意义,坚定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增强屮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深刻认识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自觉用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 5、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树牢唯物史观,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方法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警惕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中国近现代史料与史学(B)-2023-2024-1
授课教师:006522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曹天忠,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重印。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桑兵:《晚晴民国史料与史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各种史料教授对应于该书有关内容。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1)中国近现代史料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重要性;(2)近现代史料的特点(与中国古代史料相比);(3)档案、文集、报纸、期刊、书信、日记、回忆录和口述史料、地方志、族谱等史料的概念和要籍贯介绍;(4)各种史料的价值和不足;(5)近代中国史料查找、解读和运用。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中国文化的近代之路-2023-2024-1
授课教师:110145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艾爾曼著、原祖傑等譯:2016年,《科學在中國(1550—1900)》,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 陳以愛:2002年,《中國現代學術研究機構的興起:以北大研究所國學門為中心的探討》,江西教育出版社。
[2]. 葛兆光:2013年,《中國思想史》,復旦大學出版社。
[3]. 劉巍:2013年,《中国学术的近代命运》,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4]. 羅志田:2003年,《國家與學術:清季民初關於“國學”的思想論爭》,三聯書店。
[5]. 羅志田:2014年,《權勢轉移:近代中國的思想與社會》(修訂版),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6]. 茅海建:2009年,《從甲午到戊戌:康有為<我史>箋注》,三聯書店。
[7]. 桑兵:2016年,《歷史的本色:晚清民國的政治、社會與文化》,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8]. 桑兵:2013年,《近代中國的知識與制度轉型》,經濟科學出版社。
[9]. 桑兵:2001年,《晚清民國的國學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10]. 桑兵:2015年,《“新文化運動”的緣起》,《澳門理工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1]. 王汎森:2014年,《章太炎的思想:兼論其對儒學傳統的衝擊》,上海人民出版社。
[12]. 許美德(Ruth Hayhoe)著、許潔英譯:2000年,《中國大學1895-1995:一個文化衝突的世紀》,教育科學出版社。
[13]. 朱維錚:2012年,《音調未定的傳統》,浙江大學出版社。
[14]. 錢穆:2011年,《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九),九州出版社。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近代中國的文化變遷,並非由中國的社會文化歷史自然發生出來,而是近代中外衝突融合的產物。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外部世界移植到本土,並且改變中國基本面貌的產物。換言之,這是世界體系建構過程中,中國一步步被拖入世界體系的結果。更為重要的是,這樣的革命性變動不是單純移植外國的知識與制度,今天中國人所存在於其中的知識與制度,雖然來源多在外國,因而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大體相似,但還是有許多並非小異。這些千差萬別,不能簡單地用實際上未能擺脫西化的現代化理論來衡量和解釋。本課程主要講述中國近代文化的歷程,也即是中國固有文化與外來文化的交融變通與衍化,揭示中國在中西融通的背景下的特殊位置。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