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83
微纳光电子器件-2024-2025-2
授课对象: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课程门类: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
先修课程:无
参考书目:
《光电子学与光子学:原理与实践》,S.O.KASAP著,罗风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
课程简介:
教学内容包括:光的波动性、介质波导与光纤、半导体学与发光二极管、受激辐射器件-光放大器与激光器、光电探测器和图像传感器、光的偏振与调制等。
思政内容包括:讲授课程(1)基于早期光的性质发展,粒子论和波动论的博弈,激励学生立足实验和理论,做出突破性创新;(2)结合杰出华人科学家高锟在光纤方面的成就,激励学生潜心钻研,做出从0
微生物学实验-2024-2025-1
授课教师:140030,190326,230115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蔡信之,黄君红主编. 微生物学实验.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高等物理与实验、基础化学理论与实验课程;生物学与实验、植物学与实验、动物学与实验、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
主要参考书目:
(1)周德庆主编.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第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 (2)沈萍主编. 微生物学实验(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3)Cappuccino JG and Sherman N. Microbiology, A Laboratory Manual 10th ed. Benjamin Cummings,2013.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 课程旨在指导学生树立微生物学工作的无菌要求意识、实验室安全意识、健康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微生物菌种与处置的生物安全性意识,具有了解生命、尊重生命的伦理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及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系统学习微生物学的实验技术方法,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独特的实验技术和规范化的无菌操作要领,一般掌握微生物各大类群的基本形态和培养特征,一般了解微生物学独特的实验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训练对微生物的细微及完整观察、文字描述和模式图绘制。通过综合创新型实验的锻炼使学生达到对理论与实验技术的灵活运用,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和科学精神的,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科研创新意识及发现、提出和解决微生物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生命科学各项研究和应用工作打下比较牢固的技能基础的合格本科专业人才。 教学内容覆盖了微生物的主要形态及基本完整的微生物学经典实验技术和操作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的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大种类的自然个体形态、群体关系和培养菌落特征;微生物的显微镜油镜观察、染色与制片、无菌操作、显微计数与平板计数、培养基制备、高温高压灭菌、微生物接种、菌种分离与纯化、微生物生长发育影响因素的测定和细菌属种综合鉴定等实验技术。 根据微生物学及实验技术的特点,设计形态观察、理论验证、技术方法、综合训练4种实验类型的学习内容,兼顾理论验证和直观形态,重点在独特独创性的微生物技术的学习和掌握。课程主要以课堂实验完成,以教师讲解,学生动手实践、完成实验报告,和教师根据实验报告情况及存在问题做最后总结的三阶段形式开展。另外在课余提供实验室,供学生观察后续实验结果和进一步钻研拓展学习。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卫生毒理学-2024-2025-1
授课教师:012070,014042,050041,070163,110034,120278,130317,160263,190507,210538,230192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1、主讲教材:《毒理学基础》 孙志伟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2017 2、辅助教材:《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孙志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2018
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生活中的毒理学》 吉尔伯特主编, (周志俊,顾新生译)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1]. 2.《现代毒理学》 庄志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3. E. Hodgson. Modern Toxicology, the 1stedition.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1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因素(化学、物理或生物因素)对生物体的损害作用与机制,以及中毒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科学。现代毒理学主要包括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三大研究领域。毒理学基础兼有基础科学与应用学科的双重属性。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毒理学基础要求学生既掌握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同时掌握安全性评价、危险度评定、危险性管理与交流的基本概念,并了解其应用的范围和相关评价技术。此外,通过实验课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毒理学检测技术和手段。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卫生法学-2024-2025-1
授课教师:012070,080117,120131,150178
总学时:20
课程教材:1、主讲教材: “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孙冬冬主编《卫生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第三版 2、辅助教材 (1)境外教材,齐安平,安·玛丽·杜盖主编《BIOTECHNOLOGY,MEDICINE AND LAW》,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 (2)陈云良主编《卫生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一版,高等学校“十三五”医学规划教材。
先修课程:社会医学、医学心理学、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主要参考书目:
1、胡汝为著:《医药卫生科技的政府管制研究-以广东省为例》,光明日报出版社,2021年9月第一版
[1]. 2、胡汝为著:《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框架下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12月第一版
[2]. 3、【美】劳伦斯.高斯汀等著,苏玉菊等译:《公共卫生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12月第一版
[3]. 4、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后续研究课题组:《环境与健康法(学者建议稿)》,法律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
[4]. 5、赵万一主编:《医师法概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年4月第一版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卫生法学》课程教学内容覆盖了法学概论、医生权利及专业意理、卫生行政法、公共卫生法律体系、患者安全、法律政策与实务、全球卫生法、医药政策、死亡的权利、精神卫生法、执业医生法、医疗事故处理与侵权责任、与医疗卫生相关的行政、民事及刑事诉讼救济等丰富的内容,不仅从政策和价值考量(如健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和医疗卫生安全等因素)方面及立法形式上,同时也从监管机制和体制建设上,为培养具有交叉学科创新性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承担了重要的作用。《卫生法学》课程特点在于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紧紧围绕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解读和融入,把专业知识传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联系起来,运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三层次结构聚焦教育,调整价值、制度和行动三个层面的内容及相互关系,将“健康第一”理念融入教学过程,对《卫生法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锻炼跨学科研究的思维,并亲身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全方位向学生展示与他们密切相关的卫生法学理论体系,体现重点高校跨学科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1+1>2”的效应,对医学生的培养进行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完善补强。法学与临床医学的交叉学科教学模式的课程目标与任务在于培养临床医学生从文献阅读、理论教学、逻辑推理的过程中掌握社会科学的经典理论和前沿探讨,在卫生法学的教学过程中把交叉学科的创新性、应用性和思辨思维植于医学专业学生的身上。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培育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精神,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卫生统计学Ⅱ-2024-2025-1
授课教师:030031,110079,130278,140031,160234,160235,180404,220562,230583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1、主讲教材 《卫生统计学》,李晓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2017。 2、辅助教材 李晓松主编, 卫生统计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生物医学研究的统计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方积乾主编,第2版,2019。
[1]. 2、《医学统计学与电脑实验》,上海科技出版社,方积乾主编,第4版,2012。
[2]. 3、《医学统计学实习指导》,中山大学出版社,陈雯主编,2020。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卫生统计学》是面向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在指导学生具备初步医学科研的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山大学的《卫生统计学》课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历来重视教学质量、注重学科发展,已组建起一支素质高、责任感强的教学队伍,并拥有较好的教学条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统计学理论知识、具备研究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基本技能、具备数据说话的科学世界观,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中山大学《卫生统计学》教学团队大力推行教学改革,在课程建设上不断取得进步;他们成功创建了面对全日制学生的国家精品课程《医学统计学》(2008)、国家双语示范课程《Medical Statistics》(2010)、教育部来华留学生品牌课程《Medical Statistics》(2011)、国家资源共享课《医学统计学》(2012),国家一流本科(线上)课程《医学统计学》(2017基础篇,2020高级篇),广东省一流本科(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卫生统计学》(2020),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卫生统计学》(2023年)。《卫生统计学》于2019年秋季开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模式,总课时90学时,其中线下形式为主的理论课与线上形式为主的讨论课比例大致为1:1。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2024-2025-1
授课教师:140060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导论,黄标 彭木根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1
先修课程: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无线通信技术
主要参考书目:
(1)高等院校信息技术规划教材:无线网络技术教程:原理应用与实验(第2版),
[1]. 金光 江先亮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 (2)LTE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肖开宏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3]. (3)Wireless Communication,Andrea Goldsmith,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4]. (4)TD-SCDMA无线网络评估与优化,万斌 高峰 李率信 高泽华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5]. (5)Resource Alloca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Zhu Han K.J.Ray Liu,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将介绍无线通信网规划和优化的基本原理、接入网的关键组成模块;介绍路径损耗模型与覆盖预测方法、话务量计算方法及网络优化方法以及抗干扰技术及频率规划方法。本课程还将组织学生学习仿真软件,探究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物理层关键传输技术。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物理化学II-2024-2025-2
授课教师:070131,120293,160058,210111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1、主讲教材 The Main Textbook 陈六平,童叶翔主编,《物理化学》,科学出版社,2011 Liuping Chen, Yexiang Tong, Physical Chemistry,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1 2. 辅助教材 (1)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候文华编著,《物理化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瞿俊雄,刘鹏,童叶翔编著,《物理化学经典习题及解答》,中山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6-06480-6, 2018.12)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I (Physical Chemistry I)
主要参考书目:
1. 董元彦,路福绥,唐树戈,郑新生, 《物理化学》(第五版), 科学出版社, 2016
[1]. i. Yuanyan Dong, Fusui Lu, Shuge Tang, Xinsheng Zheng, Physical Chemistry (5th ed),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6
[2]. 2. 朱志昂,阮文娟, 《物理化学》(第五版),科学出版社,2014
[3]. ii. Zhiang Zhu, Wenjuan Ruan, Physical Chemistry (5th ed),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4
[4]. 3. 陆天虹,《能源电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5]. iii. Tianhong Lu, Power Source Electrochemistry,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14
[6]. 4. 杨辉,卢文庆,《应用电化学》,科学出版社,2016
[7]. iv. Hui Yang, Wenqing Lu, Practical Electrochemistry,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6
[8]. 5. 沈钟,赵振国,康万利 编著, 胶体与表面化学(第四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9]. v. Zhong Shen, Zhengguo Zhao, Wanli Kang, Colloid and Interface Chemistry,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14
[10]. 6. Thomas Engel, Physical Chemistry, Prentice Hall, 2012
[11]. 7. Hoff, Physical Chemistry in the Service of the Sciences, Forgotten Books, 2015
[12]. 8. Fenton, Henry John Horstman, Physical Chemistry for Schools, Forgotten Books, 2015
[13]. 9. Ira N. Levine, Physical chemistry(5th ed), Mc Graw Hill,2003: 250-251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 “物理化学II”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理论;推导速率方程及推测反应机理的基本方法;基元反应速率理论、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实验方法。(2) 电化学:电解质溶液的基本理论;可逆电池热力学及其应用;掌握原电池和电解池相关基本知识。(3)界面化学:不同相界面的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基本规律。(4)胶体化学:胶体分散体系的动力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及胶体体系的稳定性。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物理学专业实验-2025春季学期
授课教师:006415,070074,140015,140019,140063,170122,170239,190282,190301,190302,190519,200136,200191,210129,210286
总学时:68
课程教材:任课教师自编讲义 物理学专业实验讲义,马杰、沈冰、王为、董建文、陈晓东
先修课程:《基础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
主要参考书目:
1. [美] 大卫 J.格里菲斯 著,王青 译,《粒子物理导论》,翻译版·原书第2版;
[1]. 2. http://root.cern.ch,《ROOT手册》;
[2]. 3. https://journals.aps.org/prl/
[3]. 4. 【美】P.R. 塞尔文 【韩】河泽集 主编,罗建红 主译,《单分子技术指南》,科学出版社
[4]. 5. 【美】R. 菲利普斯, J. 康德夫,J.塞里奥特 著,涂展春,王伯林等译,舒咬根 校,《细胞的物理生物学》, 科学出版社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1. 绪论课(4 学时) 2. 实验研究项目 (64学时) 2.a) 光学物理模块(16学时) 2.b)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模块(16学时) 2.c) 凝聚态物理模块(16学时) 2.d) 软物质物理模块(16学时)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药理学-2024-2025-1
授课教师:012128,013005,013008,013025,013040,040153,050053,070060,070158,080025,120233,130262,180346,210536
总学时:90
课程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药理学》第3版,颜光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1月
先修课程: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
主要参考书目: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Edited by Goodman and Gilman, 13th Edition, Pergamon Press 2017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机制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药理学作为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与药学的桥梁学科,为防治疾病、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 根据五制本科临床医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教学强调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同时介绍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与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包括学习能力、科学分析综合能力及科学思维方法和初步科研能力的培养),加强基础与临床联系,指导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如何合理用药以防治疾病,为培养高质量的临床医生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医学科研方法与研究成果表述技巧-2024-2025-1
授课对象: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课程门类: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
先修课程:
参考书目:
1.《医学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杨建一、王斌全,科学出版社;
2.《医学科研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
3.《医学科研课题设计、申报与实施》,人民卫生出版社;
4.《
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设置是按照医学科研方法内在逻辑层层递进的三个模块进行,分别从医学科研思维、医学科研方法、医学科研成果表述应用三大模块进行讲授,将医学科研方法与成果应用相关知识系统地介绍给学生,致力于突破医学教学、科研学习和临床工作相互脱离的瓶颈。培养学生们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其后续独立开展医学研究奠定基础。课表如下:
教学要求:
1.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创新思维类型、实验设计。
医学微生物学-2024-2025-1
原子物理学-2024-2025-1
授课教师:160039,180136,180137,180729
总学时:52
课程教材:杨福家,原子物理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
主要参考书目:
原子物理学 褚圣麟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是普通物理基础课程, 与分设的《近代物理实验》课及后续的《量子力学》课程密切相关。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物理学探究对象从宏观到微观体系的发展过程,初步实现从经典物理到量子物理的思维转换,牢固掌握原子角动量合成的量子化定则与原子能级及其精细结构关系,并能进行光谱计算;从Pauli不相容原理出发,能理解原子中多电子排布的规则;在理解基态原子核结构性质的基础上,掌握原子核衰变的描述及原子能的释放方式及其应用。 作为拓展,使学生了解与本课程密切相关的人工原子结构及其量子调控的前沿研究现状和进展。 本课程涉及到大量的并且在物理学发展史上起着重要作用的著名物理实验及原子物理学的实际应用案列。但是,这些实验一般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即近代物理实验)来开设,课程相关的应用案例展示所需要的仪器设备也比较庞大复杂,很难进行课堂演示。为此,本课程的教学形式主要还是课堂讲授,将近代物理实验课程中与本课程有关的一些实验教学和学生分组实验,如光谱仪使用、弗兰克一赫兹(F-H)实验、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等于本课程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实验,安排同步进行。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运筹学-2024-2025-2
授课教师:040077,060144,210157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运筹学 第5版(本科版)》,《运筹学》教材编写组,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规划
主要参考书目:
[1] 《运筹学(第9版)》 (英文影印版),希利尔,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 [2] 《运筹学导论•高级篇(英文版•第8版)》,塔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 [3] 《运筹学导论•初级篇(英文版•第8版)》,塔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 本课程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运筹学的基本建模方法,一般掌握运筹学的基本解题方法和相关的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般了解运筹学各分支和高等运筹学的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运筹学简介、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单纯形法、对偶理论、灵敏度分析、运输问题、图与网络优化、对策论基础和决策分析基础。 本课程采用课室多媒体设备教学,通过讲义讲授运筹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例子,并讲解本课时的难点;每周布置1次作业,作业从课后习题中和讲义选取,课前会对上一课时中的课后习题和作业疑问进行讲解。实验课安排1次建模大作业。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诊断学-2024-2025-1
授课教师:830113
总学时:144
课程教材:《诊断学》 万学红、卢雪峰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9版 2018年6月出版 Diagnostics, Chief editor: WANG Xuehong, LU Xuefe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9th Edition, June 2018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 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主要参考书目:
《临床诊断学》 万学红、陈红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3版, 2015年6月出版
[1]. Clinical Diagnostics, Chief editor : WANG Xuehong, CHEN Ho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3rd Edition, June 2015
[2]. 《实验诊断学》 尚红、王兰兰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3版, 2015年5月出版
[3]. Laboratory Diagnostics, Chief editor: SHANG Hong, WANG Lanlan,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3rd Edition, May 2015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各专业学科的重要基础,是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关键学科。它论述了疾病的临床表现,各种显示疾病存在的基本体格检查方法,即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以及检验技能,教授了如何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去识别疾病,判断和揭示疾病的本质,使学习者掌握诊断的原理和方法,学会采集、综合、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概括诊断依据,提出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诊断。 通过学习诊断学达到以下目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牢固掌握规范化的体格检查手法,熟悉常用检验项目的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通过问题式、启发式教学,初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临床实践和动手能力。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