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4
科研创新训练-2024-2025-1
授课教师:170217,180008,180055,180196,180221,180250,180702,180704,190122,190195,190202,190203,190256,200065,200080,200204,200301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全权.《多旋翼飞行器设计与控制》.中国工信出版集团/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微小卫星总体设计与工程实践,朱振才等编著,科学出版社,北京,2016年第一版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小卫星方向
[1]. [1] 卫星工程概论(上、下),徐福祥主编,宇航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2]. [2]卫星应用现状与发展(上、下册),总装备部卫星有效载荷及应用技术专业组应用技术分组,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2001年第一版
[3]. [3]cubesat网站 http://www.cubesat.org/
[4]. [4]NASA Cubesat网站 https://www.nasa.gov/mission_pages/cubesats/index.html
[5]. 2.小火箭方向
[6]. 网站http://www.aircommandrockets.com/
[7]. 3. 新概念飞行器方向
[8]. [1] 1. Richard, C. D., Robert, H.B.:‘Modern control systems’ (Prentice-Hall, 2010, 12th edition.)
[9]. [2] MIT(麻省理工学院)飞行稳定性和控制讲义,MIT 航空航天系宇航控制技术实验室, 2010年
[10]. [3] 飞行器控制系统元件,于云峰,王鑫,尉建利编著,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第1 版,2009年3 月.
[11]. [4] Mathworks官网链接:
[12]. https://ww2.mathworks.cn/academia/student-competitions/minidrones/sysu-2019.html
[13]. [5]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官网链接:http://www.asfc.org.cn/
[14]. [6] 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设计大赛官网:https://cpipc.chinadegrees.cn/cw/hp/3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以新概念飞行器、航天器(小卫星)、小火箭等创新实践项目为牵引,采用教师团队和学生组队的方式,教师团队以引导教学为主,让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一项科研创新训练任务。本课程贯穿3个学期,通过分阶段实施,让学生完成系统性、创新性的科研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离散数学基础-2025-2026-1
授课教师:210016,210297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离散数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周晓聪、乔海燕编著,2021年5月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或数学分析、线性代数
主要参考书目:
1. R. L. Graham, D. E. Knuth, O. Patashnik, Concrete Mathematics: A Foundation for Computer Science (Second Edition)
[1]. 2. 张明尧、张凡译,《具体数学:计算机科学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2]. 3. K. H. Rosen. Discrete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Seventh Edition)
[3]. 4,. 徐六通等译,陈琼改编,《离散数学及其应用》第7版,本科教学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4]. 5. 耿素云、屈婉玲、王悍贫,《离散数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 6. 离散数学结构(第6版,翻译版)Bernard Kolman, Robert C. Busby, Sharon C. Ross, 罗平 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9月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离散数学课程中的知识点是研究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点包括:集合论、命题逻辑、谓词逻辑、证明方法、关系、函数、图和树等。掌握这些知识将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研究都有极大的帮助。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离散数学基础-2025-2026-1(2)
授课教师:210016,210297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离散数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周晓聪、乔海燕编著,2021年5月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或数学分析、线性代数
主要参考书目:
1. R. L. Graham, D. E. Knuth, O. Patashnik, Concrete Mathematics: A Foundation for Computer Science (Second Edition)
[1]. 2. 张明尧、张凡译,《具体数学:计算机科学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2]. 3. K. H. Rosen. Discrete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Seventh Edition)
[3]. 4,. 徐六通等译,陈琼改编,《离散数学及其应用》第7版,本科教学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4]. 5. 耿素云、屈婉玲、王悍贫,《离散数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 6. 离散数学结构(第6版,翻译版)Bernard Kolman, Robert C. Busby, Sharon C. Ross, 罗平 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9月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离散数学课程中的知识点是研究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点包括:集合论、命题逻辑、谓词逻辑、证明方法、关系、函数、图和树等。掌握这些知识将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研究都有极大的帮助。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量子光学导论-2024-2025-1
授课教师:180137,190063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Quantum Optics”, 项泽亮,自编讲义,2019.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光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
主要参考书目:
[1] “Quantum Opitcs”, M. O. Scully and M. S. Zubairy, Cambridge, 1996.
[1]. [2] “Quantum optics”, D.F. Walls and G. J. Milburn, Springer, 1994.
[2]. [3] 量子光学,郭光灿 周祥发编著,科学出版社,2022.
[3]. [4] 量子光学前沿,张卫平等编著,上海交通出版社,2014.
[4]. [5] 量子光学导论,谭维涵著,科学出版社,2009.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量子光学是现代光学和量子物理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研究的重要基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掌握量子光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光场量子化的必要性,熟悉量子光学系统的推导计算,为以后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研究打下坚实基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场量子化,光子统计和关联,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半经典和全量子理论,量子朗之万方程,量子主方程,腔量子电动力等。课程特点是覆盖量子光学的基本概念和一些重要的计算方法,为更复杂量子系统的计算奠定坚实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全球帝国史(1500-2000)-2025-2026-1
授课教师:240039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革与军事冲突》(共2册),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
[1]. 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魏凤莲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 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朱荫贵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3]. 川岛真:《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田建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4]. 费正清(编):《中国的世界秩序》,杜继东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5].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刘北成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
[6]. 何伟亚:《英国的课业》,刘天路、邓红风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7]. 简·伯班克,弗雷德里克·库珀:《世界帝国史:权力与差异政治》,柴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
[8]. 纳扬·昌达:《大流动》,顾捷昕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
[9]. 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大分流》,史建云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
[10]. 萨义德(Edward W. Said):《东方学》,王宇根译,北京:三联书店,2019年。
[11]. Cooper, Frederick, Colonialism in Question: Theory, Knowledge, Histo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5.
[12]. Ferguson, Niall, Empire: How Britain Made the Modern World, Penguin Books, 2004.
[13]. Pagden, Anthony, The Enlightenment and Why It Still Matters, Random House, 2013.
[14]. Richter, Antje, The Perils of Interpreting: The Lives and Afterlives of Early Chinese Text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21.
[15]. Stanziani, Alessandro, Unfabling the East: The Enlightenment's Encounter with Asia, Rowman & Littlefield International, 2018.
[16]. Trivellato, Francesca, Going the Distance: Eurasian Trade and the Rise of the Business Corporation, 1400–1700,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20.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分为四个模块:一、全球化与帝国,共四讲;二、东西帝国交流,共四讲;三、西方帝国史,共八讲;四、东亚帝国史,共二讲。这十八讲在讲授完全四周的全球化与帝国研究的背景知识和理论后,剩下的十四周课程,将依学生的兴趣,挑选相关课件进行讲授。 而本课程中的“西方帝国史”模块,分为帝国和殖民两视角。帝国视角先探讨从十五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开始,欧洲王国逐渐朝向帝国转化,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德国与俄罗斯,各自在南、北美洲和南亚、东南亚开展了殖民帝国的版图。 殖民视角主要分为殖民美洲和亚洲两大子模块,解释这五百年来的政治经济逻辑、军事外交战略以及帝国殖民互动。并重点探讨帝国殖民经济背后的经济哲学,例如:重金主义、重商主义、重农主义、自由贸易等,融入课程,使得学生得以了解在长达五百年的殖民活动中的获利动机究竟为何? 本课程的“东西帝国交流史”模块讨论自十五世纪以降的天主教传教士的活动、十八世纪启蒙运运的中国热、十九世纪的东方除魅化以及二十世纪的东方主义的一系列流变,了解在四百年的东西交流之间,到底在哪些概念产生矛盾冲突,最后导致军事冲突。 本课程的“东亚帝国史”模块而从十九世纪中叶后,中国、日本和朝鲜也被卷入这波帝国与全球化的浪潮,因此传授清、日本和朝鲜帝国建讲的视角,进一步理解在欧洲帝国崛起的同时,东亚三国如何应对来自西方的挑战以及与东亚的邻国如何进行“零和”游戏。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人工智能前沿专题-2024-2025-1
授课对象: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课程门类: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
先修课程:
参考书目:
课程简介:
人工智能的前沿研究包括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群体智能,协同智能,大数据智能等等。人工智能提供一套工具以解决那些用其它方法难以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工具包括启发式搜索和规划算法,知识表示和推理形式,机器学习技术,语音和语言理解方法,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学等。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前沿的不同研究方向,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对专业和自己的未来的研究有更清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为自己的后续学习开展更合理的规划。
人工智能原理-202421967
授课教师:210235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 第4版》 [ 美 ] 斯图尔特 • 罗素(Stuart Russell) 著 彼得 • 诺维格(Peter Norvig) 张博雅 陈坤 田超 顾卓尔 吴凡 赵申剑 译 张志华 审校 人民邮电出版社
先修课程: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
主要参考书目:
《机器学习》 周志华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年1月
[1]. 《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 第3版》Stuart Russell and Peter Norvig著,殷建平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人工智能原理课旨在帮学生牢固掌握人工智能(AI)的核心思想和基本理论,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方法,并了解人工智能的常见应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包括AI的历史、主要研究领域和现状。学生将学习智能体的概念、搜索算法、知识表示、推理、规划和机器学习的理论基础,了解其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学等领域的部分应用。本课程结合中英文进行教学,课题讲授语言和PPT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以接入国际轨道。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包括实验室实践,让学生通过编程和实验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AI技术。此外,还会讨论AI的伦理和社会影响,准备学生对未来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全面的了解。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人工智能原理实验-202422456
授课教师:210235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 第4版》 [ 美 ] 斯图尔特 • 罗素(Stuart Russell) 著 彼得 • 诺维格(Peter Norvig) 张博雅 陈坤 田超 顾卓尔 吴凡 赵申剑 译 张志华 审校 人民邮电出版社 说明:实验课内容与课堂讲授相关算法密切相关,学生在实践时可参考教材相关算法内容,故本书也作为实验课课程教材。
先修课程:程序设计实验、数据机构与算法实验
主要参考书目:
《机器学习》 周志华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年1月
[1]. 《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 第3版》Stuart Russell and Peter Norvig著,殷建平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人工智能实验课旨在带领学生们实践人工智能的基本方法,加深他们对人工智能的核心思想和基本理论的理解,锻炼他们编程实现人工智能算法的动手能力。课程内容将围绕一个吃豆人(Pacman)智能体程序,从以下几个核心模块展开: 1. 编学习使用Python编程语言及AI相关的开源库(如NumPy, Pandas),为后续实验打下基础。 2. 通过实践经典的人工智能算法,如搜索、博弈、贝叶斯网络、线性回归、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等,学生将学会如何构建、训练和评估模型。 3. 实验将覆盖深度学习基础,包括前馈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4. 学生将通过实践了解图像识别的算法。 5. 并通过模拟环境进行强化学习实验,学习如何训练智能体进行决策。 实验课程注重实践操作,鼓励学生通过项目驱动学习,以解决问题的方式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人体寄生虫学-2024-2025-1
授课教师:013059,013061,030062,070061,090066,120304,130243,200538,230129,240515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1.主讲教材 The Main Textbook (1)人体寄生虫学,诸欣平、苏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2018.8 Zhu Xinping, Su Chuan. Human Parasitology, 9th Edition (in Chinese), 2018,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指导,何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2018.3 He Ai. Human Parasitology Laboratory Manual, 3rd Edition (in Chinese), 2018,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辅助教材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人体寄生虫学(8年制规划教材),吴忠道、诸欣平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4版, 2023.8 Wu Zhongdao, Zhu Xinping. Human Parasitology (for 8-year program students), 4th Edition (in Chinese), 2023,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人体寄生虫学,吴观陵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2013.6
[1]. Wu Guanling, Human Parasitology, 4th Edition (in Chinese), 2013,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 2.人兽共患病学,刘明远等,科学出版社,第2版,2024.6
[3]. Liu Mingyuan et al., Zoonosis, 2nd Edition (in Chinese), 2024, Science Press.
[4]. 3.中国寄生虫病防治与研究(上、下册),汤林华等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
[5]. Tang Linhua, Prevention, Control and Researches on Parasitic Diseases in China (in Chinese), 2012, Peking Science & Technology Publishing House.
[6]. 4.Human Parasitology,5th Edited by Burton J. Bogitsh,Clinton E. Carter,Thomas N. Oeltmann. Elsevier 2018.
[7]. 5.Markell and Voge’s Medical Parasitology, 10th Edited by David T. John, William A. Petri, and Gregorio Martin. Elsevier 2020.
[8]. 6.人体寄生虫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吕志跃、杨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2
[9]. Lv Zhiyue, Yangjing, Learning Guide & Exercise Book for Human Parasitology, 2015,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 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又称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作为病原生物学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寄生虫学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 根据五年制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等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寄生虫病防诊治胜任力为导向,突出“基础性、关联性、拓展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本课程教学强调三基、加强基础与临床及防治现场联系,同时介绍与寄生虫学及寄生虫病密切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的培养,临床思维的培养,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及自学能力的培养。 人体寄生虫学包括总论、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四部分内容。总论部分介绍人体寄生虫学的基本概念,寄生虫病对人类的危害及防治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等,引导学生对本课程的初步了解和广泛兴趣,提高同学们对学好《人体寄生虫学》重要性的认识。各论部分先介绍重要人体吸虫、绦虫和线虫等医学蠕虫学内容,再介绍疟原虫、弓形虫等医学原虫学内容,最后介绍与传病相关的蚊、蝇、白蛉等医学节肢动物学内容,授课的重点是寄生虫的生活史、致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病原学检测等内容。 理论授课中以寄生虫的生活史为中心内容。要求学生在理解每种寄生虫的生活史基础上,重点掌握我国主要寄生虫的致病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原则。在实验课教学中,学生通过标本观察、实验操作、动物实验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掌握我国主要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及相关实验技术,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本课程依托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充分结合我国在淋巴丝虫病、疟疾、血吸虫病、黑热病等重大寄生虫病防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积极挖掘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全健康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观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加深对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解,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专业的其他课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人体形态学-2022-2023-2
授课教师:王连唐
总学时:144
课程教材:1、主讲教材 (在同类教材中,优先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等。凡教材选用范围中有“马工程”重点教材的,必须选用工程重点教材。) ①《病理学》,陈杰、李甘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8月,第三版 《Pahtology》,Main editor:Chen Jie and Li Gan-di,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15.08, third edition ②病理学要点,病理教研室,2010.12 Essential Notes of Pathology,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2010.12 ③ 病理学实习指导 病理教研室自编教材 2010.1 Pathology experimental instruction,Department of pathology teaching materials,2010.01 2、辅助教材 ①《病理学》 李玉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05月,第七版 The Main Textbook:《Pahtology》,Main editor:Li Yulin,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11.05, seventh edition ②《病理学》 王连唐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年1月 第三版 《Pahtology》,Main editor:Wang Lian ta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18.1, third edition ③《病理学教学提纲》,薛玲、李扬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2月 《Outline of Pathology》,XueLing and Li Yang,Science Press,2005. 2
先修课程:组织学 人体解剖学 微生物学
主要参考书目:
①基础病理学,Vinay Kumar,Abul K. Abbas,Jon C. Aster,第9版,2012
[1]. Basic Pathology,Vinay Kumar,Abul K. Abbas,Jon C. Aster 9th edition, 2012
[2]. ②病理学要点,病理教研室,2010.12
[3]. Essential Notes of Pathology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2010.12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成因、发病机制以及疾病状态下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在医学教育中,病理学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学科,是认识疾病和防治疾病的基础。病理学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尸体剖验和活体组织检查可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病理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疾病发生的一般原理以及各器官、系统常见疾病的基本病变特征,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以后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通过病理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认识常见疾病的基本病理特征,初步具备运用病理学原理分析疾病的能力。学生还应了解临床病理的相关知识,熟知病理学家的语言,理解尸体剖验和活体组织检查对疾病诊断和临床工作的重要意义。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认知心理学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2025-2026-1(2)
授课教师:795066,170251,190511,791518,220081,180303,074012,240516,160339,180168,011008,170060
总学时:108
课程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10版) 主编:高国全, 汤其群
先修课程:大学化学,细胞生物学
主要参考书目:
1、《医学生物化学》 AI版(科学出版社)主审:周春燕, 药立波。主编:李凌,赵晶, 孙军
[1]. 2、精编速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主编:杨霞 王海河。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2]. 3、同步习题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主编:王海河 杨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3]. 4、David L. Nelson, Michael M. Lehninger Princip of Biochemistry.
[4]. 5、Harper's Illustrated Biochemistry, 31TH Edition,Robert K.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的学科。本课程力图突出医学生化和医学分子生物学的特点:以正常人体组成及新陈代谢为主体,主要讲授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及其调控;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以及各种生理活动必须依赖的细胞信号传递;正常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细胞外基质及其作用;血液、肝脏等组织和器官的特殊生物化学作用;医学分子生物学专题包括分子克隆、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结构功能分析和疾病相关基因鉴定克隆、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以及组学与系统生物医学等。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