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83
法医病理学-2024-2025-2
授课教师:011064,017042,017121,090021,120302,140259,220220,230053
总学时:227
课程教材:1、主讲教材 The Main Textbook 《法医病理学》丛斌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5版,2016年3月1日 “Forensic Pathology” Bin Cong as Chief Editor,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fifth edition, March 1st, 2016 2、辅助教材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法医病理学实验指导》成建定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2016年3月1日 “Guides for Forensic Pathological Experiments” Jianding Cheng as Chief Editor,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second edition, March 1st, 2016
先修课程:组织胚胎学、病理学
主要参考书目:
《法医病理学图鉴》竞花兰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2009年12月1日
[1]. “Forensic pathology” Hualan Jing as Chief Editor,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first edition, December 1st, 2009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讲授与法律有关的伤、残、病、死及死后变化及发展规律,使学生掌握暴力死和非暴力死亡的死亡征象、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时间、死亡地点、个人识别等问题的相关医学专业知识和鉴定内容,了解国内外法医病理学发展情况。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法医物证学-2024-2025-2
授课教师:012082,017039,100165,210569
总学时:234
课程教材:1. 主讲教材 The Main Textbook 侯一平主编. 法医物证学(第4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 辅助教材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张林主编. 法医物证学实验指导(第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先修课程: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主要参考书目:
1. 赵虎, 刘超主编,《高级法医学》(第3版),郑州大学出版社,2021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法医物证学是法医学的主干学科,是以法医物证为研究对象,以提供科学证据为目的,应用生命科学技术解决与法律问题相关的生物检材鉴定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和牢固掌握法医物证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基本承担常规法医物证检验工作,为今后从事法医物证鉴定、教学和研究奠定基础。教学内容包括:法医物证学的任务和意义;法医物证分析的遗传基础和分子基础;各种遗传标记(包括基因和表达产物水平的遗传标记)的特点以及分型技术;法医物证检材的提取、包装和送检;常见生物学检材(血液、血痕、精液、精斑、唾液、混合斑、毛发、骨骼等)的法医学检验;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的基本理论、检验技术和证据意义评估;DNA数据库等。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设置比为1:1.2。综合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实验示教、模拟案件检验、PBL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Forensic evidence is a core discipline of forensic science, which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forensic evidence and aims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It is a discipline that applies life science technology to solve biological specimen identification related to legal issues. The teaching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systematically and firmly grasp the basic theories and skills of forensic evidence examination, and be able to undertake routine forensic evidence examination work, laying a foundation for future forensic evidence identific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e teaching content includes: the tasks and significance of forensic evidence science; The genetic and molecular basis of forensic evidence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yping techniques of various genetic markers (including genetic markers at the gene and expression product levels); Extraction, packaging, and submission of forensic evidence materials; Forensic examination of common biological specimens (blood, bloodstains, semen, semen stains, saliva, mixed stains, hair, bones, etc.); The basic theories, testing techniques, and evidence-based significance evaluation of 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 and paternity testing; DNA databases, etc. This course is a highly applied discipline, with a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course ratio of 1:1.2. We adopt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including theoretical lectures, cas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s, simulated case testing, and PBL teaching.
飞行器图像感知技术-2024-2025-1
授课教师:170155,180015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飞行器视觉感知技术(自编讲义)
先修课程:MATLAB或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方法
主要参考书目:
机器视觉算法与应用,杨少荣,清华大学出版社
[1]. 摄像测量学原理与应用研究,于起峰,科学出版社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飞行器视觉感知技术以航空航天飞行器为对象和平台,以光电探测及其信息的智能分析为手段,研究飞行器对象的运动轨迹、姿态等外弹道参数及其形貌变形参数的观测问题,以及基于飞行器平台的光电载荷对其空间态势的感知问题。飞行器视觉感知技术面向国家航空航天重大型号和工程任务的态势感知需求,研究领域覆盖设计制造、试验鉴定以及运行维护全过程,在飞行器总体设计、靶场测控、空间监视、在轨服务、对地观测以及人机工程等领域有重大工程应用价值。 飞行器视觉感知技术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前沿交叉研究方向,涉及航空航天器总体设计、光电探测、摄影测量、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以及任务规划等技术。本课程涵盖飞行器视觉感知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图像采集、成像模型、像机标定、目标识别、目标定位以及感知系统集成应用。通过本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程序编制、仿真数据验证和实际视觉感知系统实验等方式加深理解、掌握相关内容。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工程制图-2024-2025-2
授课教师:190010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工程制图》 黄林冲 主编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22年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工程制图习题集》 黄林冲 主编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22年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自觉地运用各种绘图手段来构思、分析和表达工程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绘图能力,掌握在二维平面上表达三维空间形体的方法和技能,加强学生立体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思维能力,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励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要求学生牢固掌握投影的基本原理和绘图的基本技能,能熟练绘制和读解形体投影图,对于工程制图的国家规范、图样画法、绘图的基本方法和软件运用应作一般掌握,各类工程图纸绘制与阅读和其它图形表达的方法与处理可作一般了解。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部分为制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投影法及其分类,尺规几何作图和徒手作图的规定;第二部分为基本体的投影知识,包括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基本体的投影,平面与立体相交,立体与立体相交,组合体,计件图样的画法,轴测图,尺寸标注基础;第三部分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制图知识,包括电气制图的通用规则、基本电气图。 实验课配合工程制图理论课,培养学生基本体、相交线、组合体、零件图和基本电气图的手工绘图能力。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2024-2025-1
授课教师:060181,140051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杜长明.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 讲义,2008
先修课程:无
主要参考书目:
无。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目的: 本课程为环境工程专业,性质为必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方法、原理以及资源化技术,为今后从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面的工程技术及研究开发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 : 1、牢固掌握固体废物的产生、来源、分类及其危害、资源回收利用的意义及途径、固体废物的管理方法; 2、牢固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基本原理; 3、牢固掌握主要工农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的回收利用方法和处理处置技术以及有关的计算; 4、一般掌握主要的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技术。 5、通过到固体废弃物处理实验,一般了解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过程。 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包含课程讲授,案例作业以及期末考试,以及平时作业四个环节。以课程讲授为主,包括理论分析、实例介绍与实物讲解,通过作业和考试强化所学的原理和技巧。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光电器件原理与实验-2024-2025-2
授课教师:200353,230519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主讲教材 《光电传感器件与应用技术》 郝晓剑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
先修课程:固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
主要参考书目:
《光电传感器应用技术》王庆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
[1]. 《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王文梁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年;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课程主要介绍光电器件工作原理及设计基础,讲述常见光电器件的物理基础和主要性能参数。课程主要内容包含6部分,分别为光电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光电发射器件、光电导器件、半导体结型器件、半导体电致发光器件、其他光电器件简介。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常见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熟悉光电器件的特性和实例分析,了解影响光电器件性能的因素。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验,培养学生具备光电器件的基础知识和光电器件应用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加学生对我国光电技术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将来学生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或者工程设计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光电器件原理与实验-2024-2025-2(2)
授课教师:200353,230519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主讲教材 《光电传感器件与应用技术》 郝晓剑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
先修课程:固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
主要参考书目:
《光电传感器应用技术》王庆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
[1]. 《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王文梁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年;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课程主要介绍光电器件工作原理及设计基础,讲述常见光电器件的物理基础和主要性能参数。课程主要内容包含6部分,分别为光电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光电发射器件、光电导器件、半导体结型器件、半导体电致发光器件、其他光电器件简介。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常见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熟悉光电器件的特性和实例分析,了解影响光电器件性能的因素。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验,培养学生具备光电器件的基础知识和光电器件应用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加学生对我国光电技术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将来学生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或者工程设计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光谱学-2024-2025-2
授课对象: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门类: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光学,激光原理
参考书目:
TO_CLOB('教材:自编讲义 主要参考书目: [1] 郑乐民,徐庚武,《原子结构与原子光谱》,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2] 林美荣,张包铮,《原子光谱学导论》,科学出版社,1990. [3] 杨家福,,《原子物理学》,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许长存,过巳吉,《原子和分子光谱学》,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5] 王国文,《原子与分子光谱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6] 张允武,陆庆正,刘玉申,《分子光谱学》,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88. [7] I.N. 赖文 著,徐广智,张建中,李碧钦 译,《分子光谱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8] 夏上达,《群论与光谱》,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9] 范康年,《谱学导论》,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0] 常建华,董绮功,《波谱原理及解析》,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1] J.I. 斯坦菲尔德 著, 李铁津,蒋栋成,朱自强,《分子和辐射 —近代分子光谱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12] E.B. 小威尔逊,J.C. 德修斯,P.C. 克罗斯 著,胡皆汉 译《分子振动 — 红处和拉曼振动光谱理论》,科学出版社,1985. [13] G. 赫兹堡 著,王鼎昌 译,《分子光谱与分子结构 — 双原子分子光谱》(第一卷),科学出版社,1983. [14] G. 赫兹堡 著,王鼎昌 译,《分子光谱与分子结构 — 多原子分子的红外与喇曼光谱》(第二卷),科学出版社,1989. [15] 钟立晨,丁海曙,《分子光谱与激光》,电子工业出版社,1987. [16] 夏慧荣,王祖赓,《分子光谱学和激光光谱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17] 翁诗甫,《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18]胡皆汉, 郑学仿, 《实用红外光谱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19] 李民赞,《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TO_CLOB('006. [20] 魏福祥,《现代分子光谱技术及应用》,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5. [21] 朱自莹, 顾仁敖, 陆天虹,《拉曼光谱在化学中的应用》,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1998 [22] S. Svanberg, “Atomic and Molecular Spectroscopy”, Spring-Verlag,2011 [22] D. L. Pavia, G. M. Lampman, G. S. Kriz, “Introduction of Spectroscopy”, 3ed, 2001. [23] Jeanne L. McHale, “Molecular Spectroscopy”, 科学出版社, 2003. [24] Jack D. Graybeal, “Molecular Spectroscopy”, M
课程简介:
光谱学是光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各种物质的光谱的产生及其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光谱是电磁辐射按照波长的有序排列,根据实验条件的不同,各个辐射波长都具有各自的特征强度。通过光谱的研究,人们可以得到原子、分子等的能级结构、能级寿命、电子的组态、分子的几何形状、化学键的性质、反应动力学等多方面物质结构的知识。而且,光谱学技术并不仅是一种科学工具,在化学分析中它也提供了重要的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光谱学的发展历史、电磁场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原子的能级结构与光谱、双原子分子的能级与光谱、分子的对称性与群论初步、多原子分子的光谱、分子的拉曼光谱、分子的电子光谱、计算光谱学导论、离子光谱导论、固体光谱导论、激光光谱学导论、光谱技术与应用导论。为了使学生加深对课程相关概念和内容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习题。
海洋智能装备零基础入门:自己动手 玩转“迷你海洋”-2024-2025-2
授课教师:150046,180048,180101,190087,220533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杨建民、肖龙飞、盛振邦. 海洋工程水动力学试验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
[1]. (2)俞三湘等. 船舶性能实验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
[2]. (3)盛振邦,船舶原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3]. (4)福尔特森 O.M. 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载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4]. (5)郭春雨, 吴铁成, 赵大刚, 韩阳. 船舶绕流场精细测试和分析技术. 科学出版社, 2019.9
[5]. (6)安德森 Anderson, John D. 计算流体力学入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6]. (7)冯新宇,范红刚,辛亮,四旋翼无人飞行器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7]. (8)张志强,张晓兵,文无敌,水下无人航行器原理, 兵器工业出版社,2021.
[8]. (9)李宗吉,高永琪,王树宗,张洪刚,王新鹏,现代鱼雷—水下导弹 ,兵器工业出版社,2016.
[9]. (10)余建星,刘同木,余杨,海洋观测技术及其应用,天津大学出版社,2021
[10]. 徐文,孙清,王文涛,钱洪宝,海洋科学与海洋技术交叉融合发展,海洋出版社,2023
[11]. (11)Judith Bosboom,Marcel J.F. Stive,Coastal Dynamics,TU Delft Open,2023
[12]. (12)Vanesa Magar,Sediment Transport and Morphodynamics Modelling for Coasts and Shallow Environments,CRC Press,2020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本项目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想力、行动力和创造力”,开展六个主要实践专题: 专题一:拖曳水池——迷你海洋与感知; 专题二:“海航赛”竞速模型制作与竞速比赛; 专题三:船舶线型“海路通”仿真优化与水池试验评优; 专题四:跨域跨介质航行器认知与测试实践; 专题五:海洋智能监测、防灾减灾模型与水池实践; 专题六:作品展示与创新实践心得交流研讨会。 这六个专题涵盖了从认识海洋、感受海洋,到参与“海航赛”科创竞赛的初探、装备性能评估与优化体验,再到多学科交叉创新航行器装备的认知、实践,最终进行基于装备的海洋智能监测等内容,构成了由浅入深、从基础性能研究到海洋工程监测的完整教学主线。 各个专题主要讲授:国际拖曳水池前沿进展、中山大学拖曳水池历史沿革与性能参数和试验能力,海洋环境风浪流载荷,船舶阻力分类、船-桨匹配和阻力试验,跨域跨介质航行器性能-系统-装置-原理和各组件装配调试和剖面测深声纳、ADV、ADP和RBR等设备测量原理等理论知识。与此同时,通过各个专题中的设备试验、模型制作、航行器装配和探测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分析等实践和实操环节,讲授设备使用方法、模型制作技术要点、航行器装配原理以及设备使用和数据分析方法。 通过各个专题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在“迷你海洋”——即拖曳水池的环境下,了解并掌握海洋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的思维方法与基本技能。学生在此过程中将锻炼逻辑思考能力、想象力、实操动手能力、交流与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通过各专题中涉及的大国重器、行业引领和功勋人物等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相关元素,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爱国精神。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呼吸系统整合-2024-2025-2
授课教师:061044,120013,130293,200125,231330
总学时:34
课程教材:《呼吸系统》,北京大学出版社, “101计划”核心教材,罗自强,胡清华主编,2024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等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十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继承,邵淑娟主编,2024
[1]. 2.《生理学》 第十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罗自强,管又飞主编,2024
[2]. 3.《病理生理学》 第十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陈国强,钱睿哲主编,2024
[3]. 4.《病理学》 第十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卞修武,李一雷主编,2024
[4]. 5.《实验生理科学》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庭槐,汪雪兰,杨惠玲主编 2022
[5]. 6. 组胚网络学习资源:
[6]. (1)超星网,组胚教研室创建的学习网站:
[7]. https://mooc1.chaoxing.com/mooc-ans/course/227367768.html
[8]. (2)人卫慕课《组织学与胚胎学》:
[9]. http://www.pmphmooc.com/#/moocDetails?courseID=18090
[10]. (3)智慧树:组织学与胚胎学https://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1000007579#resourse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呼吸系统整合》通过以系统器官为模块的系统学习,帮助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结构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到病理学,将呼吸系统知识有机整合,优化系统器官知识结构,突出呼吸系统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实现呼吸系统知识的整合。使学生掌握呼吸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学习相关的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病理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包括理论教学22学时和实验教学12学时,总时数34学时。理论教学主要内容包括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到病理学,将呼吸系统知识有机整合,优化系统器官知识结构,突出呼吸系统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实现呼吸系统知识的整合;实验教学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实验、综合性实验。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开拓创新能力。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2024-2025-1
授课教师:020148,090015,180374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王国惠编著.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先修课程:环境学导论
主要参考书目:
乐毅全.环境微生物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微生物的基本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微生物的生长规律、遗传变异,微生物在自然和人工环境中的生态分布和特点及微生物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等内容。通过本课程以及相关的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主要类别、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生态规律,了解在环境保护领域内,特别是污水及固体废弃物治理和水体、土壤及大气污染与自净过程中的微生物的特点及作用,为今后相关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环境化学实验-2024-2025-2
授课教师:100012,120155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自编《环境化学实验》讲义
先修课程:环境化学、化学
主要参考书目:
《环境化学》,王晓蓉,顾雪元等, 科学出版社,2018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着重探讨污染物来源及其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形态、浓度水平和迁移、转化和降解等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化《环境化学》课程讲授的基本知识,促进对环境化学领域研究动态及前沿的理解,掌握研究环境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提高实验数据科学分析能力和实验技能,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独立科研能力。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机械设计基础-2024-2025-1
授课教师:190014,210073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杨可桢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再版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机械设计基础》,初嘉鹏,刘艳秋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出版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是工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这方面的分析、应用、设计能力,并通过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因此在机械类及近机械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程主要研究内容: 1、阐述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及设计方法。 2、阐述常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设计方法。 3、介绍机械系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熟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2、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对进行机构分析、设计、使用技术资料进行零件计算、制图的能力;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技能,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 5、具有通过实验和观察去识别常用机构组成、工作特性和通用机械零件结构特点的能力。 本课程注重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强调培养学生表达设计对象的能力;突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传统和现代设计手段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构思和总体把握设计方案的水平。在教学思路上,以设计为主线,从认知规律和满足工程设计各主要环节训练的需要出发,对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进行整合与提高,达到基本机械设计知识的完备,在培养学生机构设计、通用零部件工作能力设计与结构设计能力的基础上,突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工程实际设计能力的锻炼。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基础及临床研究技术入门-2024-2025-1
授课教师:193523,193556,193557,213501,213572,213573,213575
总学时:18
课程教材: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Basic Cell Culture Protocols;2.Budding Yeast: A Laboratory Manual (edited by Brenda Andrews; Charles Boone; Trisha N. Davis; Stanley Fields);3.《医学实验动物学》;4.Introduction to Genomics (3nd edition), Arthur M. Les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5. 基因组学(第4版),杨金水,高等教育出版社。6. Introduction to Flow cytometry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1.基础及临床研究技术入门总论:向同学们介绍什么是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揭示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的重要性及目的,介绍相应科学研究所需的基础实验技术如定量PCR、免疫共沉淀等及展现形式;2.介绍细胞免疫学基础知识以及检测免疫细胞的重要技术手段流式细胞技术仪的理论及操作;3.概述组织细胞培养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组织细胞培养技术是研究组织和细胞的技术方法,被培养的组织和细胞也是实验研究的对象。本课程概要地介绍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有关的概念、基本原理、操作程序和关键技术,及其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该领域的研究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患者来源异种移植技术的概念、研究进展、技术方法、建立方法、应用及前景展望。目的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组织细胞培养的操作过程,了解各种操作的基本原理;有判定细胞生长好坏和是否发生污染的能力;熟悉体外培养细胞的生存条件、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和与此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运用所学技术解决科研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系统利用专业知识的综合素质。4.基于模式生物实验演化的理论:带领学生概览生物医学领域常用的模式生物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5.介绍组学实验设计及数据分析 –概览组学测定技术的主要种类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覆盖基因组测序、转录组测序、蛋白质组测序、以及针对DNA、RNA、以及蛋白质的修饰组学测序。介绍组学测定技术相关实验的设计原则与注意事项,重点强调对照组设计和重复组设计的重要意义,解析个体差异及批次效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向学生介绍组学主要组学测定技术的数据格式、分析路线及常用工具和数据库,并用实例展示的形势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具像化,真正体会运用组学测定技术探索和回答生物医学问题的具体过程。6.介绍小鼠实验基础及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应用:通过视频及理论讲解,掌握小鼠的一般操作方法,包括小鼠的抓拿、标记、给药(灌胃、腹腔注射、皮下、肌肉、尾静脉注射)、取血(眶后静脉丛,摘眼球)、脊椎脱臼法处死、大体解剖;介绍一些特殊小鼠操作方法,包括骨髓穿刺,骨髓注射,肝脏注射,眼眶注射,脾静脉注射,皮下成瘤、骨髓移植等操作方法;介绍人源化小鼠的发展及人源化小鼠的建立及应用现状。7.介绍荧光染色及荧光成像的化学及光学原理,以及组织和细胞的荧光成像和应用:通过视频及理论讲解,掌握荧光染色的基本流程和优化,包括一抗和二抗的选择,多通道成像荧光染料的选择,共聚焦显微镜的光波段的选择和扫描模式选择等。8.介绍临床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什么是临床试验,什么是回顾性研究,什么是队列研究。介绍每种临床研究基本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同时,授课教授会结合课题组发表的对应的文献,用实际的例子深入浅出讲述临床研究的意义方法。9.参观华南肿瘤重点实验室,了解基础科研日常流程,与研究生师兄师姐深入交流;举行理考试(开卷)+实验基本技能操作实践考核。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基因组学-2024-2025-1
授课对象: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课程门类: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
先修课程:
参考书目:
课程简介:
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基因组和如何利用基因的一门学科。生命科学正从基因组学这一全新的研究视野探讨生物的生长与发育、结构与功能以及健康与疾病等重要的问题的分子机制。基因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以全基因组测序为目标的结构基因组学和以基因功能鉴定为目标的功能基因组学。结构基因组学以建立生物体高分辨率遗传、物理和转录图谱为主。同时,科学地分析和注释生物基因组测序项目的完成的高通量数据,功能基因组学则是利用结构基因组所提供的信息和产物,发展和应用新的科学思想和系统集成的实验技术,使得生物学研究从对单一基因或蛋白质得研究转向多个基因或蛋白质同时进行系统的研究。其次基因组学也涉及到表达调控,物种进化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基因组学所研究的内容触及到生命学科各个领域,对生命科学的未来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计算机视觉实验-2024-2025-2
授课教师:240164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自编讲义。
先修课程:深度学习
主要参考书目:
计算机视觉:算法与应用,Richard,Szeliski,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2269151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计算机视觉实验课旨在带领学生们实践计算机视觉的基本方法,加深对计算机视觉的核心思想和基本理论的理解,锻炼编程实现人工智能算法的动手能力。课程将围绕计算机视觉基础、视觉世界的感知和理解、内容生成的视觉智能这三部分内容展开: 1. 学习使用Python编程语言,配置Jupyter Notebook环境,掌握流行的深度学习框架Pytorch; 2. 传统计算机视觉基础方面,通过实践图像基础变换、预处理、图像特征描述子SIFT等,学生将学会如何使用传统计算机视觉方法解决问题; 3. 视觉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方面,通过实践基础神经网络、深度卷积神经网络、Transformers、自监督学习等,学生将学会如何应用深度学习的技术解决计算机视觉典型任务; 4. 内容生成的视觉智能方面,通过实践对抗生成网络、扩散模型等,学生将学会前沿的内容生成的核心技术,并应用来解决如人脸修复等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