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83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2024-2025-1
授课教师:210297,220558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自写讲义
先修课程:C/C++、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
主要参考书目: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第3版),郁红英,清华大学出版社;
[1].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李艳,科学出版社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功能,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熟悉操作系统各功能中的基本算法,对操作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有深刻的认识,具有分析和设计操作系统主要功能、基本算法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实践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程序设计-2024-2025-1
授课教师:060144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C程序设计(第五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迟成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 [2]《C语言程序设计题典(第1版)》,刘德恒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要求学生牢固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句、基本结构、C语言的数据类型、各种运算符、表达式、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一维数组的使用、函数的调用。一般掌握:字符数据和字符串、指针变量的使用、指针数组和多级指针、函数调用中的数据传递方法、指针型函数及其调用、结构型。要求学生一般了解:函数的递归调用、共用型、枚举型、文件包含处理、条件编译、位运算符、文件的打开与关闭函数、系统函数。 教学内容包括C语言的基本语句,基本结构,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数组,函数,指针和结构型。 课堂上通过讲义讲授C语言的基础知识、难点和例子,并开展在实验楼上机实验的辅助课程。每节课安排课后习题,要求学生写出习题的算法流程和代码,并在上机实验课中编写和运行程序,检查代码的正确性。上机实习课解答学生在编写程序和运行程序时遇到的问题。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程序设计-2024-2025-1(2)
授课教师:060144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C程序设计(第五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迟成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 [2]《C语言程序设计题典(第1版)》,刘德恒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要求学生牢固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句、基本结构、C语言的数据类型、各种运算符、表达式、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一维数组的使用、函数的调用。一般掌握:字符数据和字符串、指针变量的使用、指针数组和多级指针、函数调用中的数据传递方法、指针型函数及其调用、结构型。要求学生一般了解:函数的递归调用、共用型、枚举型、文件包含处理、条件编译、位运算符、文件的打开与关闭函数、系统函数。 教学内容包括C语言的基本语句,基本结构,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数组,函数,指针和结构型。 课堂上通过讲义讲授C语言的基础知识、难点和例子,并开展在实验楼上机实验的辅助课程。每节课安排课后习题,要求学生写出习题的算法流程和代码,并在上机实验课中编写和运行程序,检查代码的正确性。上机实习课解答学生在编写程序和运行程序时遇到的问题。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程序设计II实验-2024-2025-2
授课教师:210281,220558
总学时:34
课程教材:本课程采用在线自动评测平台。由于程序设计资料较多,因此,本课程不选用教材。由本课程教学团队向全体同学提供统一的教案、课件、复习题。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 P.J.Deitel, H.M.Deitel C How to Program,7th Ed.英文影印版,电子工业出版社,ISBN:9787121343377
[1]. 2. 钱能,《C++程序设计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7.
[2]. 3. Stanley B. Lippman, Josee Lajoie, Barbara E. Moo,《C++ Primer(英文版)(第5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5.
[3]. 4. Bruce Eckel,Chuck Alison,《C++编程思想 第2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0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C++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深刻理解和领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封装、继承、多态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设计、开发中小型应用程序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掌握一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和面向对象设计的思维方式、规则与基本方法,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课程讲述C++语言面向对象的基本特性,其内容包括C++对C的扩充、类、继承、多态性、模板、STL、IO类库、异常处理等。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程序设计基础-2024-2025-1
授课教师:130137,150034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理论内容采用下述书目: 1) 第1-11章:Koenig, A., & Moo B. E.著, 覃剑锋, 柯晓红, 蓝图等译 (2003). Accelerated C++: Practical Programming by Example (中文版), 中国电力出版社. 2) 第12章:董付国 编著 (2018).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 实验内容采用自编讲义。
先修课程:无
主要参考书目:
Lippman, S. B., Lajoie, J., & Moo, B. E. 著, 李师贤, 蒋爱军, 梅晓勇, 林瑛译 (2012). C++ Prime. 人民邮电出版社.
[1]. Lippman, S. B., 候捷译 (2013). Essential C++ (第1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 Guttag, J. V. (2021). Introduction to Computation and Programming Using Python - With Application to Computational Modeling and Understanding Data (3rd.). MIT Press.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旨在以经典编程语言C++为例,向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讲授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编程训练,培养程序设计思维,为日后学习其它编程语言和运用计算机方法技术解决心理学研究问题奠定良好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程序设计的相关概念与背景知识、C++语言的基本特点、常用数据类型与数据结构、控制语句与函数定义、结构体与类、Debug方法论、C++与其它主流编程语言的联系与区别等,合计共12章。课程按理论课与实验课交叉进行的形式开展,每一章均安排贴合心理学的实际需求的实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布置适当的上机实验和课后作业,保证充分的实践和练习机会。学期末拟安排与心理学专业相关的半定期项目,通过实践考察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程序设计与实践-2024-2025-2
授课教师:004924,020162,079062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主讲教材: 嵩天,礼欣,黄天羽 著,《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4.9 主要参考书: 董付国.《Python程序设计基础(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1
先修课程:无
主要参考书目:
1、 董付国,《Python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4
[1]. 2、 张若愚著.《Python科学计算(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2]. 3、 李杰臣, 《让工作化繁为简:用Python实现办公自动化》,机械工业出版社,第1版
[3]. 4、 李杰臣 《超简单:用Python让Excel飞起来 实战150例》机械工业出版社,第1版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程序设计与实践》是一门适用于经管类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以Python语言为教学语言。通过该课程,培养学生: 1、理解Python的编程模式(命令式编程、函数式编程);牢固掌握Python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基本控制结构、函数等基本概念;初步掌握使用Python处理文件、数据库及其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方法。 2、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对具有一定规模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描述,并利用Python语言编写清晰、简洁、高效的程序实现问题的解决; 3、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如标识符的命名、程序编写风格等; 4、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能力。 本课程包括理论授课和上机实验两个部分,互相配合,共同组成本科生的程序设计入门课程。 在思政方面,结合课程内容,穿插一些故事和背景资料,将实事求是与勇于探索之精神、契约精神与守法意识、道德意识等元素融入程设课堂。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大学生健康管理-2024-2025-1
授课教师:791027,791043,791083,791085,791174,791201,791232,791332,791344,791354,791807,791903,791926,792412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王陇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 《大学生健康教育》张友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
[2]. 《健康管理护理使用手册》张晓英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共六章内容,均由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各相关专科的专家授课,内容设计针对大学生亟需的健康保健科普知识,科学详实,深入浅出,易于被大学生接受: 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介绍现代健康管理的概念、大学生健康管理概论; 第二章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发现问题,协助疏导解决问题; 第三章健康教育,包括饮食、运动、睡眠与健康,从营养膳食指导、身体活动指导、睡眠健康指导方面来阐述大学生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第四章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讲述男、女性健康及正确爱情观; 第五章是亚健康、疾病预防、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常识,讲解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常见病的健康管理,包括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管理,疾病预防知识——健康体检,及中医诊疗对健康的管理等内容; 第六章是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急症处理、实验室安全、家庭与宿舍健康服务与管理内容,教授日常生活健康常识。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大学生健康管理-2024-2025-2
授课教师:791027,791043,791083,791085,791174,791201,791232,791332,791344,791354,791807,791903,791926,792412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王陇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 《大学生健康教育》张友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
[2]. 《健康管理护理使用手册》张晓英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共六章内容,均由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各相关专科的专家授课,内容设计针对大学生亟需的健康保健科普知识,科学详实,深入浅出,易于被大学生接受: 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介绍现代健康管理的概念、大学生健康管理概论; 第二章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发现问题,协助疏导解决问题; 第三章健康教育,包括饮食、运动、睡眠与健康,从营养膳食指导、身体活动指导、睡眠健康指导方面来阐述大学生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第四章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讲述男、女性健康及正确爱情观; 第五章是亚健康、疾病预防、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常识,讲解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常见病的健康管理,包括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管理,疾病预防知识——健康体检,及中医诊疗对健康的管理等内容; 第六章是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急症处理、实验室安全、家庭与宿舍健康服务与管理内容,教授日常生活健康常识。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大学物理实验(理)(上)-2024-2025-1
授课教师:003991,012066,070001,090113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1] 沈韩主编,基础物理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先修课程:无
主要参考书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制. 理工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 [2]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李慎安,施昌彦,刘风起草. 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北京: 中国计量出版社,1999.
[2]. [3] 国际标准化组织. 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 1993年.
[3]. [4] 朱鹤年. 物理测量的数据处理与实验设计.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 [5] 沈韩, 黄钢明等编. 物理学实验教程(基础物理实验分册)修订版.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6.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大学物理实验(理)(上)课程是生物科学类、海洋科学类等非物理类理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基本物理实验技能,掌握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的基本方法,以及科学描述物理现象和撰写实验报告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完成7-9个基础性的力学和热学物理实验项目。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误差、不确定度、有效数字的处理方法,以及实验曲线的作图方法。一般掌握计算机辅助处理实验数据和撰写实验报告的方法,一般了解物理实验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地球化学-2024-2025-1
授课教师:130027,160023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地球化学》张宏飞 高山 编著 地质出版社 2012
先修课程:晶体光学、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地球科学认识实习
主要参考书目:
《地球化学》韩吟文、马振东(2003)北京:地质出版社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 地球化学是关于地球和太阳系的化学成分及化学演化的一门科学,运用化学的手段来分析和研究地球物质组成,认识地球的化学运动,并进而探讨地球的形成演化及其规律。地球化学主要研究地球及其子系统(包括部分宇宙体)的化学组成和化学演化,包括地球(包括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地质过程中化学作用机制和条件、元素的共生组合及其赋存形式、元素的迁移和循环等等,涵盖矿物、岩石、矿床、地质等多个方面。 从研究对象来看:是地球及其子系统(地壳、地幔及其自然作用体系(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成矿作用、表生作用、生态环境等),目前正在向宇宙天体拓展。从研究形式来看:主要是元素/同位素在自然界的化学运动形式。从研究时间来看:包含了整个地球、地壳演化的全部地质作用时期;对单个元素(同位素)来讲,是研究它们的发生、发展的全部历史。 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各自然体系中的元素和同位素分布、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赋存规律、元素的迁移和循环规律以及地球及其各圈层的演化规律。课程将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最新的研究进展传授给学生。结合实验课程,使学生掌握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能够进行地球化学实验和数据分析;领会地球各圈层之间的化学过程和相互作用,理解元素的分布、循环和演化机制;获取地球化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利用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综合分析解决地质问题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电磁学-2024-2025-2(8)
授课教师:030114,110161,120036,160040,180082,180172,180173,180293,190063,190302,200260,200320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赵凯华、陈熙谋,新概念物理教程电磁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 梁灿彬等,电磁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 [2] 贾起民等,电磁学(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3] [美]哈里德等,物理学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 [4] 费恩曼物理学讲义,第2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 [5] R. Wolfson, J. M. Pasachoff, Physics: extended with modern physics,
[5]. Glenview, Illinois: Scott,Foresman and Companny, 1990.
[6]. [6] D. R. Frankl, Electromagnetic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7]. Prentice-Hall, Inc., 1986.
[8]. [7] 宋德生,李国栋.电磁学发展史.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
[9]. [8] 赵凯华、陈熙谋 《电磁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电磁学是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物理类各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学生在修读本课程之前,必须具备高等数学、力学等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 1.理解电磁学赖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实验基础——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安培定律,毕奥-萨伐尔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理解场概念,以及电荷激发电场、电流激发磁场的物理图像与基本规律; 3.理解电磁场能量密度概念、电磁场的物质属性及其存在形态,理解电磁场与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4.理解导体静电感应、导体导电、介质极化与磁化的物理图像; 5.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物理本质; 6.掌握简单的静电场问题、静磁场问题、电磁感应问题的分析与计算方法; 7.了解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物理意义及其与伽利略变换之间的矛盾,以及时变电场与磁场互相激发的普遍规律;理解电磁波的基本性质,以及电磁波能量和能流的含义; 8.通过对电磁学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具备分析与解决电磁学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创新精神。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实验-2024-2025-2
授课教师:006234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电子技术综合设计实验讲义
先修课程:电子技术实验、 模拟与数字电路
主要参考书目: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康华光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2
[1].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康华光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01
[2]. Arduino程序设计基础,陈吕洲编著,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15.02
[3]. Altium Designer 20 电路设计与仿真从入门到精通,孟培,段荣霞编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10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电子信息领域中开发与设计等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灵活性与广阔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资料查找分析、单元电路设计、系统电路分析、整机联调、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处理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一个质的飞跃,为从事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实际工作积累实践经验。 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熟悉电子线路中各种常用元器件,并且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解释实验现象,写好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设计电路的能力,锻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为学生做相关的毕业论文和以后从事电子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实验是在电子技术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开设的。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实验项目: A. 开设直流稳压电源的焊接与调试。 B. 开始印制电路板设计。 C. 开设Arduino模块及传感器实验,完成电路设计,实现数据采集、控制功能。 D. 开设物理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生分组选题,完成从原理分析、器件选型、系统设计、焊接装配、调试验证等完整电子设计流程。 课程具体内容: 1) 自行设计电路和元件选取; 2) 用通用板或者印制板工具软件规范地完成电路的布局、布线工作; 3) 在实验室加工组装,完成各模块的制作和系统的联调工作; 4) 演示制作的实物并提交按课程项目报告模版编辑的设计报告。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法医病理学-2024-2025-2
授课教师:011064,017042,017121,090021,120302,140259,220220,230053
总学时:227
课程教材:1、主讲教材 The Main Textbook 《法医病理学》丛斌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5版,2016年3月1日 “Forensic Pathology” Bin Cong as Chief Editor,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fifth edition, March 1st, 2016 2、辅助教材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法医病理学实验指导》成建定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2016年3月1日 “Guides for Forensic Pathological Experiments” Jianding Cheng as Chief Editor,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second edition, March 1st, 2016
先修课程:组织胚胎学、病理学
主要参考书目:
《法医病理学图鉴》竞花兰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2009年12月1日
[1]. “Forensic pathology” Hualan Jing as Chief Editor,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first edition, December 1st, 2009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讲授与法律有关的伤、残、病、死及死后变化及发展规律,使学生掌握暴力死和非暴力死亡的死亡征象、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时间、死亡地点、个人识别等问题的相关医学专业知识和鉴定内容,了解国内外法医病理学发展情况。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法医物证学-2024-2025-2
授课教师:012082,017039,100165,210569
总学时:234
课程教材:1. 主讲教材 The Main Textbook 侯一平主编. 法医物证学(第4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 辅助教材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张林主编. 法医物证学实验指导(第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先修课程: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主要参考书目:
1. 赵虎, 刘超主编,《高级法医学》(第3版),郑州大学出版社,2021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法医物证学是法医学的主干学科,是以法医物证为研究对象,以提供科学证据为目的,应用生命科学技术解决与法律问题相关的生物检材鉴定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和牢固掌握法医物证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基本承担常规法医物证检验工作,为今后从事法医物证鉴定、教学和研究奠定基础。教学内容包括:法医物证学的任务和意义;法医物证分析的遗传基础和分子基础;各种遗传标记(包括基因和表达产物水平的遗传标记)的特点以及分型技术;法医物证检材的提取、包装和送检;常见生物学检材(血液、血痕、精液、精斑、唾液、混合斑、毛发、骨骼等)的法医学检验;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的基本理论、检验技术和证据意义评估;DNA数据库等。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设置比为1:1.2。综合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实验示教、模拟案件检验、PBL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Forensic evidence is a core discipline of forensic science, which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forensic evidence and aims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It is a discipline that applies life science technology to solve biological specimen identification related to legal issues. The teaching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systematically and firmly grasp the basic theories and skills of forensic evidence examination, and be able to undertake routine forensic evidence examination work, laying a foundation for future forensic evidence identific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e teaching content includes: the tasks and significance of forensic evidence science; The genetic and molecular basis of forensic evidence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yping techniques of various genetic markers (including genetic markers at the gene and expression product levels); Extraction, packaging, and submission of forensic evidence materials; Forensic examination of common biological specimens (blood, bloodstains, semen, semen stains, saliva, mixed stains, hair, bones, etc.); The basic theories, testing techniques, and evidence-based significance evaluation of 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 and paternity testing; DNA databases, etc. This course is a highly applied discipline, with a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course ratio of 1:1.2. We adopt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including theoretical lectures, cas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s, simulated case testing, and PBL teaching.
飞行器图像感知技术-2024-2025-1
授课教师:170155,180015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飞行器视觉感知技术(自编讲义)
先修课程:MATLAB或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方法
主要参考书目:
机器视觉算法与应用,杨少荣,清华大学出版社
[1]. 摄像测量学原理与应用研究,于起峰,科学出版社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飞行器视觉感知技术以航空航天飞行器为对象和平台,以光电探测及其信息的智能分析为手段,研究飞行器对象的运动轨迹、姿态等外弹道参数及其形貌变形参数的观测问题,以及基于飞行器平台的光电载荷对其空间态势的感知问题。飞行器视觉感知技术面向国家航空航天重大型号和工程任务的态势感知需求,研究领域覆盖设计制造、试验鉴定以及运行维护全过程,在飞行器总体设计、靶场测控、空间监视、在轨服务、对地观测以及人机工程等领域有重大工程应用价值。 飞行器视觉感知技术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前沿交叉研究方向,涉及航空航天器总体设计、光电探测、摄影测量、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以及任务规划等技术。本课程涵盖飞行器视觉感知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图像采集、成像模型、像机标定、目标识别、目标定位以及感知系统集成应用。通过本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程序编制、仿真数据验证和实际视觉感知系统实验等方式加深理解、掌握相关内容。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工程制图-2024-2025-2
授课教师:190010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工程制图》 黄林冲 主编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22年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工程制图习题集》 黄林冲 主编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22年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自觉地运用各种绘图手段来构思、分析和表达工程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绘图能力,掌握在二维平面上表达三维空间形体的方法和技能,加强学生立体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思维能力,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励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要求学生牢固掌握投影的基本原理和绘图的基本技能,能熟练绘制和读解形体投影图,对于工程制图的国家规范、图样画法、绘图的基本方法和软件运用应作一般掌握,各类工程图纸绘制与阅读和其它图形表达的方法与处理可作一般了解。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部分为制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投影法及其分类,尺规几何作图和徒手作图的规定;第二部分为基本体的投影知识,包括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基本体的投影,平面与立体相交,立体与立体相交,组合体,计件图样的画法,轴测图,尺寸标注基础;第三部分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制图知识,包括电气制图的通用规则、基本电气图。 实验课配合工程制图理论课,培养学生基本体、相交线、组合体、零件图和基本电气图的手工绘图能力。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2024-2025-1
授课教师:060181,140051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杜长明.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 讲义,2008
先修课程:无
主要参考书目:
无。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目的: 本课程为环境工程专业,性质为必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方法、原理以及资源化技术,为今后从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面的工程技术及研究开发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 : 1、牢固掌握固体废物的产生、来源、分类及其危害、资源回收利用的意义及途径、固体废物的管理方法; 2、牢固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基本原理; 3、牢固掌握主要工农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的回收利用方法和处理处置技术以及有关的计算; 4、一般掌握主要的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技术。 5、通过到固体废弃物处理实验,一般了解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过程。 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包含课程讲授,案例作业以及期末考试,以及平时作业四个环节。以课程讲授为主,包括理论分析、实例介绍与实物讲解,通过作业和考试强化所学的原理和技巧。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光电器件原理与实验-2024-2025-2
授课教师:200353,230519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主讲教材 《光电传感器件与应用技术》 郝晓剑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
先修课程:固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
主要参考书目:
《光电传感器应用技术》王庆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
[1]. 《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王文梁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年;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课程主要介绍光电器件工作原理及设计基础,讲述常见光电器件的物理基础和主要性能参数。课程主要内容包含6部分,分别为光电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光电发射器件、光电导器件、半导体结型器件、半导体电致发光器件、其他光电器件简介。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常见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熟悉光电器件的特性和实例分析,了解影响光电器件性能的因素。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验,培养学生具备光电器件的基础知识和光电器件应用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加学生对我国光电技术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将来学生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或者工程设计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光电器件原理与实验-2024-2025-2(2)
授课教师:200353,230519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主讲教材 《光电传感器件与应用技术》 郝晓剑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
先修课程:固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
主要参考书目:
《光电传感器应用技术》王庆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
[1]. 《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王文梁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年;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课程主要介绍光电器件工作原理及设计基础,讲述常见光电器件的物理基础和主要性能参数。课程主要内容包含6部分,分别为光电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光电发射器件、光电导器件、半导体结型器件、半导体电致发光器件、其他光电器件简介。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常见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熟悉光电器件的特性和实例分析,了解影响光电器件性能的因素。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验,培养学生具备光电器件的基础知识和光电器件应用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加学生对我国光电技术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将来学生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或者工程设计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光谱学-2024-2025-2
授课对象: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门类: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光学,激光原理
参考书目:
TO_CLOB('教材:自编讲义 主要参考书目: [1] 郑乐民,徐庚武,《原子结构与原子光谱》,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2] 林美荣,张包铮,《原子光谱学导论》,科学出版社,1990. [3] 杨家福,,《原子物理学》,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许长存,过巳吉,《原子和分子光谱学》,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5] 王国文,《原子与分子光谱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6] 张允武,陆庆正,刘玉申,《分子光谱学》,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88. [7] I.N. 赖文 著,徐广智,张建中,李碧钦 译,《分子光谱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8] 夏上达,《群论与光谱》,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9] 范康年,《谱学导论》,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0] 常建华,董绮功,《波谱原理及解析》,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1] J.I. 斯坦菲尔德 著, 李铁津,蒋栋成,朱自强,《分子和辐射 —近代分子光谱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12] E.B. 小威尔逊,J.C. 德修斯,P.C. 克罗斯 著,胡皆汉 译《分子振动 — 红处和拉曼振动光谱理论》,科学出版社,1985. [13] G. 赫兹堡 著,王鼎昌 译,《分子光谱与分子结构 — 双原子分子光谱》(第一卷),科学出版社,1983. [14] G. 赫兹堡 著,王鼎昌 译,《分子光谱与分子结构 — 多原子分子的红外与喇曼光谱》(第二卷),科学出版社,1989. [15] 钟立晨,丁海曙,《分子光谱与激光》,电子工业出版社,1987. [16] 夏慧荣,王祖赓,《分子光谱学和激光光谱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17] 翁诗甫,《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18]胡皆汉, 郑学仿, 《实用红外光谱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19] 李民赞,《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TO_CLOB('006. [20] 魏福祥,《现代分子光谱技术及应用》,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5. [21] 朱自莹, 顾仁敖, 陆天虹,《拉曼光谱在化学中的应用》,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1998 [22] S. Svanberg, “Atomic and Molecular Spectroscopy”, Spring-Verlag,2011 [22] D. L. Pavia, G. M. Lampman, G. S. Kriz, “Introduction of Spectroscopy”, 3ed, 2001. [23] Jeanne L. McHale, “Molecular Spectroscopy”, 科学出版社, 2003. [24] Jack D. Graybeal, “Molecular Spectroscopy”, M
课程简介:
光谱学是光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各种物质的光谱的产生及其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光谱是电磁辐射按照波长的有序排列,根据实验条件的不同,各个辐射波长都具有各自的特征强度。通过光谱的研究,人们可以得到原子、分子等的能级结构、能级寿命、电子的组态、分子的几何形状、化学键的性质、反应动力学等多方面物质结构的知识。而且,光谱学技术并不仅是一种科学工具,在化学分析中它也提供了重要的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光谱学的发展历史、电磁场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原子的能级结构与光谱、双原子分子的能级与光谱、分子的对称性与群论初步、多原子分子的光谱、分子的拉曼光谱、分子的电子光谱、计算光谱学导论、离子光谱导论、固体光谱导论、激光光谱学导论、光谱技术与应用导论。为了使学生加深对课程相关概念和内容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习题。
海洋智能装备零基础入门:自己动手 玩转“迷你海洋”-2024-2025-2
授课教师:150046,180048,180101,190087,220533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杨建民、肖龙飞、盛振邦. 海洋工程水动力学试验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
[1]. (2)俞三湘等. 船舶性能实验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
[2]. (3)盛振邦,船舶原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3]. (4)福尔特森 O.M. 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载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4]. (5)郭春雨, 吴铁成, 赵大刚, 韩阳. 船舶绕流场精细测试和分析技术. 科学出版社, 2019.9
[5]. (6)安德森 Anderson, John D. 计算流体力学入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6]. (7)冯新宇,范红刚,辛亮,四旋翼无人飞行器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7]. (8)张志强,张晓兵,文无敌,水下无人航行器原理, 兵器工业出版社,2021.
[8]. (9)李宗吉,高永琪,王树宗,张洪刚,王新鹏,现代鱼雷—水下导弹 ,兵器工业出版社,2016.
[9]. (10)余建星,刘同木,余杨,海洋观测技术及其应用,天津大学出版社,2021
[10]. 徐文,孙清,王文涛,钱洪宝,海洋科学与海洋技术交叉融合发展,海洋出版社,2023
[11]. (11)Judith Bosboom,Marcel J.F. Stive,Coastal Dynamics,TU Delft Open,2023
[12]. (12)Vanesa Magar,Sediment Transport and Morphodynamics Modelling for Coasts and Shallow Environments,CRC Press,2020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本项目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想力、行动力和创造力”,开展六个主要实践专题: 专题一:拖曳水池——迷你海洋与感知; 专题二:“海航赛”竞速模型制作与竞速比赛; 专题三:船舶线型“海路通”仿真优化与水池试验评优; 专题四:跨域跨介质航行器认知与测试实践; 专题五:海洋智能监测、防灾减灾模型与水池实践; 专题六:作品展示与创新实践心得交流研讨会。 这六个专题涵盖了从认识海洋、感受海洋,到参与“海航赛”科创竞赛的初探、装备性能评估与优化体验,再到多学科交叉创新航行器装备的认知、实践,最终进行基于装备的海洋智能监测等内容,构成了由浅入深、从基础性能研究到海洋工程监测的完整教学主线。 各个专题主要讲授:国际拖曳水池前沿进展、中山大学拖曳水池历史沿革与性能参数和试验能力,海洋环境风浪流载荷,船舶阻力分类、船-桨匹配和阻力试验,跨域跨介质航行器性能-系统-装置-原理和各组件装配调试和剖面测深声纳、ADV、ADP和RBR等设备测量原理等理论知识。与此同时,通过各个专题中的设备试验、模型制作、航行器装配和探测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分析等实践和实操环节,讲授设备使用方法、模型制作技术要点、航行器装配原理以及设备使用和数据分析方法。 通过各个专题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在“迷你海洋”——即拖曳水池的环境下,了解并掌握海洋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的思维方法与基本技能。学生在此过程中将锻炼逻辑思考能力、想象力、实操动手能力、交流与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通过各专题中涉及的大国重器、行业引领和功勋人物等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相关元素,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爱国精神。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呼吸系统整合-2024-2025-2
授课教师:061044,120013,130293,200125,231330
总学时:34
课程教材:《呼吸系统》,北京大学出版社, “101计划”核心教材,罗自强,胡清华主编,2024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等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十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继承,邵淑娟主编,2024
[1]. 2.《生理学》 第十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罗自强,管又飞主编,2024
[2]. 3.《病理生理学》 第十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陈国强,钱睿哲主编,2024
[3]. 4.《病理学》 第十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卞修武,李一雷主编,2024
[4]. 5.《实验生理科学》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庭槐,汪雪兰,杨惠玲主编 2022
[5]. 6. 组胚网络学习资源:
[6]. (1)超星网,组胚教研室创建的学习网站:
[7]. https://mooc1.chaoxing.com/mooc-ans/course/227367768.html
[8]. (2)人卫慕课《组织学与胚胎学》:
[9]. http://www.pmphmooc.com/#/moocDetails?courseID=18090
[10]. (3)智慧树:组织学与胚胎学https://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1000007579#resourse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呼吸系统整合》通过以系统器官为模块的系统学习,帮助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结构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到病理学,将呼吸系统知识有机整合,优化系统器官知识结构,突出呼吸系统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实现呼吸系统知识的整合。使学生掌握呼吸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学习相关的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病理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包括理论教学22学时和实验教学12学时,总时数34学时。理论教学主要内容包括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到病理学,将呼吸系统知识有机整合,优化系统器官知识结构,突出呼吸系统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实现呼吸系统知识的整合;实验教学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实验、综合性实验。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开拓创新能力。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2024-2025-1
授课教师:020148,090015,180374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王国惠编著.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先修课程:环境学导论
主要参考书目:
乐毅全.环境微生物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微生物的基本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微生物的生长规律、遗传变异,微生物在自然和人工环境中的生态分布和特点及微生物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等内容。通过本课程以及相关的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主要类别、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生态规律,了解在环境保护领域内,特别是污水及固体废弃物治理和水体、土壤及大气污染与自净过程中的微生物的特点及作用,为今后相关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环境化学实验-2024-2025-2
授课教师:100012,120155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自编《环境化学实验》讲义
先修课程:环境化学、化学
主要参考书目:
《环境化学》,王晓蓉,顾雪元等, 科学出版社,2018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着重探讨污染物来源及其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形态、浓度水平和迁移、转化和降解等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化《环境化学》课程讲授的基本知识,促进对环境化学领域研究动态及前沿的理解,掌握研究环境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提高实验数据科学分析能力和实验技能,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独立科研能力。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机械设计基础-2024-2025-1
授课教师:190014,210073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杨可桢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再版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机械设计基础》,初嘉鹏,刘艳秋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出版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是工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这方面的分析、应用、设计能力,并通过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因此在机械类及近机械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程主要研究内容: 1、阐述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及设计方法。 2、阐述常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设计方法。 3、介绍机械系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熟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2、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对进行机构分析、设计、使用技术资料进行零件计算、制图的能力;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技能,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 5、具有通过实验和观察去识别常用机构组成、工作特性和通用机械零件结构特点的能力。 本课程注重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强调培养学生表达设计对象的能力;突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传统和现代设计手段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构思和总体把握设计方案的水平。在教学思路上,以设计为主线,从认知规律和满足工程设计各主要环节训练的需要出发,对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进行整合与提高,达到基本机械设计知识的完备,在培养学生机构设计、通用零部件工作能力设计与结构设计能力的基础上,突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工程实际设计能力的锻炼。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基础及临床研究技术入门-2024-2025-1
授课教师:193523,193556,193557,213501,213572,213573,213575
总学时:18
课程教材: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Basic Cell Culture Protocols;2.Budding Yeast: A Laboratory Manual (edited by Brenda Andrews; Charles Boone; Trisha N. Davis; Stanley Fields);3.《医学实验动物学》;4.Introduction to Genomics (3nd edition), Arthur M. Les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5. 基因组学(第4版),杨金水,高等教育出版社。6. Introduction to Flow cytometry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1.基础及临床研究技术入门总论:向同学们介绍什么是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揭示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的重要性及目的,介绍相应科学研究所需的基础实验技术如定量PCR、免疫共沉淀等及展现形式;2.介绍细胞免疫学基础知识以及检测免疫细胞的重要技术手段流式细胞技术仪的理论及操作;3.概述组织细胞培养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组织细胞培养技术是研究组织和细胞的技术方法,被培养的组织和细胞也是实验研究的对象。本课程概要地介绍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有关的概念、基本原理、操作程序和关键技术,及其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该领域的研究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患者来源异种移植技术的概念、研究进展、技术方法、建立方法、应用及前景展望。目的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组织细胞培养的操作过程,了解各种操作的基本原理;有判定细胞生长好坏和是否发生污染的能力;熟悉体外培养细胞的生存条件、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和与此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运用所学技术解决科研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系统利用专业知识的综合素质。4.基于模式生物实验演化的理论:带领学生概览生物医学领域常用的模式生物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5.介绍组学实验设计及数据分析 –概览组学测定技术的主要种类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覆盖基因组测序、转录组测序、蛋白质组测序、以及针对DNA、RNA、以及蛋白质的修饰组学测序。介绍组学测定技术相关实验的设计原则与注意事项,重点强调对照组设计和重复组设计的重要意义,解析个体差异及批次效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向学生介绍组学主要组学测定技术的数据格式、分析路线及常用工具和数据库,并用实例展示的形势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具像化,真正体会运用组学测定技术探索和回答生物医学问题的具体过程。6.介绍小鼠实验基础及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应用:通过视频及理论讲解,掌握小鼠的一般操作方法,包括小鼠的抓拿、标记、给药(灌胃、腹腔注射、皮下、肌肉、尾静脉注射)、取血(眶后静脉丛,摘眼球)、脊椎脱臼法处死、大体解剖;介绍一些特殊小鼠操作方法,包括骨髓穿刺,骨髓注射,肝脏注射,眼眶注射,脾静脉注射,皮下成瘤、骨髓移植等操作方法;介绍人源化小鼠的发展及人源化小鼠的建立及应用现状。7.介绍荧光染色及荧光成像的化学及光学原理,以及组织和细胞的荧光成像和应用:通过视频及理论讲解,掌握荧光染色的基本流程和优化,包括一抗和二抗的选择,多通道成像荧光染料的选择,共聚焦显微镜的光波段的选择和扫描模式选择等。8.介绍临床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什么是临床试验,什么是回顾性研究,什么是队列研究。介绍每种临床研究基本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同时,授课教授会结合课题组发表的对应的文献,用实际的例子深入浅出讲述临床研究的意义方法。9.参观华南肿瘤重点实验室,了解基础科研日常流程,与研究生师兄师姐深入交流;举行理考试(开卷)+实验基本技能操作实践考核。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基因组学-2024-2025-1
授课对象: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课程门类: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
先修课程:
参考书目:
课程简介:
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基因组和如何利用基因的一门学科。生命科学正从基因组学这一全新的研究视野探讨生物的生长与发育、结构与功能以及健康与疾病等重要的问题的分子机制。基因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以全基因组测序为目标的结构基因组学和以基因功能鉴定为目标的功能基因组学。结构基因组学以建立生物体高分辨率遗传、物理和转录图谱为主。同时,科学地分析和注释生物基因组测序项目的完成的高通量数据,功能基因组学则是利用结构基因组所提供的信息和产物,发展和应用新的科学思想和系统集成的实验技术,使得生物学研究从对单一基因或蛋白质得研究转向多个基因或蛋白质同时进行系统的研究。其次基因组学也涉及到表达调控,物种进化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基因组学所研究的内容触及到生命学科各个领域,对生命科学的未来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计算机视觉实验-2024-2025-2
授课教师:240164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自编讲义。
先修课程:深度学习
主要参考书目:
计算机视觉:算法与应用,Richard,Szeliski,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2269151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计算机视觉实验课旨在带领学生们实践计算机视觉的基本方法,加深对计算机视觉的核心思想和基本理论的理解,锻炼编程实现人工智能算法的动手能力。课程将围绕计算机视觉基础、视觉世界的感知和理解、内容生成的视觉智能这三部分内容展开: 1. 学习使用Python编程语言,配置Jupyter Notebook环境,掌握流行的深度学习框架Pytorch; 2. 传统计算机视觉基础方面,通过实践图像基础变换、预处理、图像特征描述子SIFT等,学生将学会如何使用传统计算机视觉方法解决问题; 3. 视觉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方面,通过实践基础神经网络、深度卷积神经网络、Transformers、自监督学习等,学生将学会如何应用深度学习的技术解决计算机视觉典型任务; 4. 内容生成的视觉智能方面,通过实践对抗生成网络、扩散模型等,学生将学会前沿的内容生成的核心技术,并应用来解决如人脸修复等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2024-2025-2
授课教师:220056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郑南宁,国防工业出版社 第1版 9787118017915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计算机程序设计
主要参考书目:
由于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的课程是人工智能的一部分,发展速度飞快,建议学生参考近5年的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CVPR)的顶会和TPAMI、TIP以及ISPRS JPRS等顶级刊物作为参考书目。本课程偏向开放世界的二维图像和三维数据地物与目标的识别与分类,参考书目可按照课程内容的关键字来搜索。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是工程科学中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人工智能的分支,也是测绘科学与计算机结合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最终目的是使计算机具有与人一样的视觉功能以及对各种事务或关系的识别能力。人类用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的知识建立了一个个实用系统或实验系统:指纹识别系统、人脸识别系统、车辆自动驾驶系统、机器人足球运动、电力线识别系统等。 因此,该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实践基础,是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球科学等专业学生提升计算机处理能力水平的重要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旨在达到以下目标:可以使学生建立初步的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的概念,掌握基本分类器与聚类分析以及三维计算机视觉等知识与技能,为从事相关的遥感、测绘、摄影测量等科学研究或工程应用打下基础。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思政引领方向,引导学生思考各个重要知识单元所涉及的社会层面问题,达到知识和育人同向同行的教育目标。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健康评估-2024-2025-2
授课教师:100150,100151,180201,200249,200352
总学时:90
课程教材:孙玉梅,张立力,张彩虹主编. 健康评估,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先修课程: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等
主要参考书目:
1. 万学红,卢学峰.诊断学.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
[1]. 2.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2]. 4. Carolyn Jarvis.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Health Assessment (9th Ed.). Elsevier: 2024
[3]. 5. Lynn Bickley. Bates' Guide to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History-Taking (13th Ed.). Wolters Kluwer Health: 2021
[4]. 6. 教学网站1:https://sysu.xuetangx.com/pro/portal/home/(中山大学学堂云)
[5]. 7. 教学网站2:http://www.icourse163.org/course/SYSU-1002533004?tid=1003907001(中国大学MOOC网站)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 《健康评估》是研究评估个体、家庭、社区对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及其反应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构建基本临床思维方式的一门临床应用型课,是护理程序临床应用的首要步骤及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护理各学科课程学习的基础与桥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牢固掌握健康评估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2)初步能以科学而合理的临床思维与决策方式,开展病人评估的相关工作;(3)以健康评估的结果为依据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为临床护理各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4)树立正确的护理专业价值观,培养慎独的工作态度和规范的护理行为习惯,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除传统的课堂式理论讲授外,结合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室技能训练、模型教学、临床见习等方式方法,逐步提高学生对相关理论学习的感性认识及实践能力,从而有利于临床思维的塑造及应用能力的强化与提升。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科研创新训练-2024-2025-1
授课教师:170217,180008,180055,180196,180221,180250,180702,180704,190122,190195,190202,190203,190256,200065,200080,200204,200301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全权.《多旋翼飞行器设计与控制》.中国工信出版集团/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微小卫星总体设计与工程实践,朱振才等编著,科学出版社,北京,2016年第一版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小卫星方向
[1]. [1] 卫星工程概论(上、下),徐福祥主编,宇航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2]. [2]卫星应用现状与发展(上、下册),总装备部卫星有效载荷及应用技术专业组应用技术分组,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2001年第一版
[3]. [3]cubesat网站 http://www.cubesat.org/
[4]. [4]NASA Cubesat网站 https://www.nasa.gov/mission_pages/cubesats/index.html
[5]. 2.小火箭方向
[6]. 网站http://www.aircommandrockets.com/
[7]. 3. 新概念飞行器方向
[8]. [1] 1. Richard, C. D., Robert, H.B.:‘Modern control systems’ (Prentice-Hall, 2010, 12th edition.)
[9]. [2] MIT(麻省理工学院)飞行稳定性和控制讲义,MIT 航空航天系宇航控制技术实验室, 2010年
[10]. [3] 飞行器控制系统元件,于云峰,王鑫,尉建利编著,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第1 版,2009年3 月.
[11]. [4] Mathworks官网链接:
[12]. https://ww2.mathworks.cn/academia/student-competitions/minidrones/sysu-2019.html
[13]. [5]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官网链接:http://www.asfc.org.cn/
[14]. [6] 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设计大赛官网:https://cpipc.chinadegrees.cn/cw/hp/3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以新概念飞行器、航天器(小卫星)、小火箭等创新实践项目为牵引,采用教师团队和学生组队的方式,教师团队以引导教学为主,让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一项科研创新训练任务。本课程贯穿3个学期,通过分阶段实施,让学生完成系统性、创新性的科研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空间数据采集与分析综合实践与科研训练-2024-2025-2
授课教师:120199,120271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本课程无指定教材,以自编讲义为主。
先修课程:测量与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主要参考书目:
本课程无主要参考书目。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介绍遥感和GIS空间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方法,通过综合实践,让学生可以将多门理论课程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培训和锻炼学生对相关基础课程的理论、方法、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自主创新的科研实践经历。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践训练与科研能力培养的课程,使得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对本专业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找到个人能力、喜好与专业发展的切入点,同时也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熟悉并掌握专业仪器设备的操作、培养野外调查中观测、采集、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己专业素质。 本课程拟选择珠海(淇澳岛)或梅州(广梅园)为综合实验地,课程内容包含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野外数据采集方法、外业仪器设备的使用、内业数据处理技术流程,以及综合实习报告和学术论文撰写等。 课程特点: (1)坚持理论讲授与实践实习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 (2)坚持基础理论与最新进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3)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积极运用新型的教学手段; (5)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人体寄生虫学-2024-2025-1
授课教师:013059,013061,030062,070061,090066,120304,130243,200538,230129,240515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1.主讲教材 The Main Textbook (1)人体寄生虫学,诸欣平、苏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2018.8 Zhu Xinping, Su Chuan. Human Parasitology, 9th Edition (in Chinese), 2018,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指导,何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2018.3 He Ai. Human Parasitology Laboratory Manual, 3rd Edition (in Chinese), 2018,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辅助教材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人体寄生虫学(8年制规划教材),吴忠道、诸欣平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4版, 2023.8 Wu Zhongdao, Zhu Xinping. Human Parasitology (for 8-year program students), 4th Edition (in Chinese), 2023,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人体寄生虫学,吴观陵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2013.6
[1]. Wu Guanling, Human Parasitology, 4th Edition (in Chinese), 2013,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 2.人兽共患病学,刘明远等,科学出版社,第2版,2024.6
[3]. Liu Mingyuan et al., Zoonosis, 2nd Edition (in Chinese), 2024, Science Press.
[4]. 3.中国寄生虫病防治与研究(上、下册),汤林华等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
[5]. Tang Linhua, Prevention, Control and Researches on Parasitic Diseases in China (in Chinese), 2012, Peking Science & Technology Publishing House.
[6]. 4.Human Parasitology,5th Edited by Burton J. Bogitsh,Clinton E. Carter,Thomas N. Oeltmann. Elsevier 2018.
[7]. 5.Markell and Voge’s Medical Parasitology, 10th Edited by David T. John, William A. Petri, and Gregorio Martin. Elsevier 2020.
[8]. 6.人体寄生虫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吕志跃、杨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2
[9]. Lv Zhiyue, Yangjing, Learning Guide & Exercise Book for Human Parasitology, 2015,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 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又称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作为病原生物学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寄生虫学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 根据五年制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等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寄生虫病防诊治胜任力为导向,突出“基础性、关联性、拓展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本课程教学强调三基、加强基础与临床及防治现场联系,同时介绍与寄生虫学及寄生虫病密切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的培养,临床思维的培养,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及自学能力的培养。 人体寄生虫学包括总论、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四部分内容。总论部分介绍人体寄生虫学的基本概念,寄生虫病对人类的危害及防治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等,引导学生对本课程的初步了解和广泛兴趣,提高同学们对学好《人体寄生虫学》重要性的认识。各论部分先介绍重要人体吸虫、绦虫和线虫等医学蠕虫学内容,再介绍疟原虫、弓形虫等医学原虫学内容,最后介绍与传病相关的蚊、蝇、白蛉等医学节肢动物学内容,授课的重点是寄生虫的生活史、致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病原学检测等内容。 理论授课中以寄生虫的生活史为中心内容。要求学生在理解每种寄生虫的生活史基础上,重点掌握我国主要寄生虫的致病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原则。在实验课教学中,学生通过标本观察、实验操作、动物实验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掌握我国主要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及相关实验技术,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本课程依托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充分结合我国在淋巴丝虫病、疟疾、血吸虫病、黑热病等重大寄生虫病防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积极挖掘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全健康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观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加深对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解,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专业的其他课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2024-2025-1
授课教师:011012,011100,011116,014190,030051,060024,060130,080003,100009,110021,130242,150175,200057,210568,220584
总学时:108
课程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9版)主编:周春燕 药立波 Harper’s Illustrated Biochemistry 29th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 David L. Nelson, Michael M. Lehninger Princip of Biochemistry, Fifth Edition, CoX.3.Harper's Illustrated Biochemistry, 29TH Edition,Robert K. Murray, Daryl K. Granner, Victor W. Rodwell.
[1]. 2. H. R. Horton, L. A. Moran,et al.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Third Edition, 科学出版社。
[2]. 3. Textbook of Biochemistry(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英文版,主编:JIA Hong-Ti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 4. 《生物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主编:查锡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 5. 《医学分子生物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主编:赵晶 药立波。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 6. 《生物化学考点》,主编:高国全 陶莎 宋志宏。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的学科。本课程以正常人体组成及新陈代谢为主体,主要讲授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及其调控;正常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细胞外基质及其作用;血液、肝脏等组织和器官的特殊生物化学作用等。 本课程为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省级精品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学生自学、实验等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继的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及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内容如下: 绪论 第一篇 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章 酶与酶促反应 第四章 聚糖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篇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第五章 糖代谢 第六章 生物氧化 第七章 脂质代谢 第八章 蛋白质消化吸收和氨基酸代谢 第九章 核苷酸代谢 第十章 代谢的整合与调节 第三篇 遗传信息的传递 第十一章 真核基因与基因组 第十二章 DNA的合成 第十三章 DNA损伤与修复 第十四章 RNA的合成 第十五章 蛋白质的合成 第十六章 基因表达调控 第十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 第四篇 医学生化专题 第十八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第十九章 肝的生物化学 第二十章 维生素 第二十一章 钙、磷及微量元素 第二十二章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第五篇 医学分子生物学专题 第二十三章 DNA重组及重组DNA技术 第二十四章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第二十五章 基因结构功能分析和疾病相关基因鉴定克隆 第二十六章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第二十七章 组学与系统生物学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生物材料基础实验-2024-2025-1
授课教师:100027,190334,210171,210291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自编实验讲义
先修课程:普通化学、有机化学、生物材料导论
主要参考书目:
1、高等生物材料学实验,张胜民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年9月
[1]. 2、生物医学材料综合实验,阳范文,陈晓明,田秀梅,科学出版社,2021年12月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生物材料基础实验》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实践类必修课,主要面向于选修生物材料主干课程的二年级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医工交叉特点。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将所学生物材料基础知识用于解决生物材料制备与评价、疾病诊断和治疗、组织工程创伤修复等相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锻炼以专业方式交流思路与结果的技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生物材料的制备、改性、理化性质表征、生物学评价等。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生物医学传感器实验-2024-2025-1
授课教师:190043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 生物医学传感器实验讲义 》(自编)
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主要参考书目:
《 生物医学传感与检测实验教程 》,汤守健,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在学生学完电子技术类基础课程和计算机应用类基础课程之后,为加强对学生生物医学传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开设的体现电子测控技术综合应用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初步具备分析解决生物医学传感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实验-2024-2025-2
授课教师:073002,123748,124013,125520,152012,160186,160296,181131,190522
总学时:108
课程教材:尹光福,张胜民,生物医学材料学 材料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
主要参考书目:
生物材料科学:医用材料导论,[美] 巴迪.D.拉特纳, 艾伦.S.霍夫曼 科学出版社,2011。
[1]. 生物医用高分子,陈学思,陈红,科学出版社,2018。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结合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特性,向学生讲授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应用,结合实际应用讲授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应用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课程也兼顾介绍其他类型的生物医用材料。课程将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物材料的发展历程,介绍国家出台的政策制度对生物医用材料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目的在于使学生应用已有的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的知识去学习、一般了解生物医用材料的设计原则和制备方法、一般掌握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趋势。牢固掌握生物医用材料的主要类型及其应用,能够应用所学的生物医用材料的基本原则、知识和技能理解生物医用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是高分子化学和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课程之后开设的实验课,与理论讲述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高分子生物医用材料的理论知识, 掌握高分子生物医用材料制备与评价的一些常用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手段,进一步提高运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和能力去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注意加强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际动手能力, 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数据结构与算法-2024-2025-1
授课教师:004788,005763,070142,090058,140141,140262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ISBN:9787302147510
先修课程:DCS111(程序设计I),DCS113(程序设计I实验),DCS110(程序设计II),DCS112(程序设计II实验)
主要参考书目:
[1] 数据结构(C++语言版 第3版),邓俊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ISBN:9787302330646
[1]. [2]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C++语言描述(第四版),[Data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 Analysis in C++, 4e], Mark A. Weiss,电子工业出版社,ISBN:9787121290572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数据结构与算法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各相关专业教育中的一门核心课程, 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专业必修课。数据结构与算法主要讨论在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时,如何有效地组织数据、表示数据和处理数据。 课程介绍常见的数据结构及其应用,并且将现代程序设计思想,如信息隐蔽,数据封装和多态等技术应用于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设计和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合理地组织数据结构和表示数据的方法,提高设计处理数据的有效算法的能力,增强设计高质量程序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 1. 各种常用抽象数据类型的应用及其实现,包括向量、列表、栈、队列和树等。 2. 各种常用算法,包括查找、排序和图上典型问题的处理。 3. 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常用算法设计方法,如递归、回溯、分治法和贪心法等。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2024-2025-1
授课教师:004788,005763,070142,090058,140141,140262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1] 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ISBN:9787302033141 [2] 计算机学院Matrix在线编程评测平台题库
先修课程:DCS111(程序设计I),DCS113(程序设计I实验),DCS110(程序设计II),DCS112(程序设计II实验)
主要参考书目:
[1]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ISBN:9787302147510(理论课教材)
[1]. [2] 数据结构(C++语言版 第3版),邓俊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ISBN:9787302330646
[2]. [3]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C++语言描述(第四版),[Data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 Analysis in C++, 4e], Mark A. Weiss,电子工业出版社,ISBN:9787121290572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是计算机专业必修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的配套实践课程, 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专业必修课。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主要关注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时,如何有效地组织数据、表示数据和处理数据。 课程涉及常见的数据结构及其应用,并且将现代程序设计思想,如信息隐蔽,数据封装和多态等技术应用于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设计和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合理地组织数据结构和表示数据的方法,提高设计处理数据的有效算法的能力,增强设计高质量程序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 1. 各种常用抽象数据类型的应用及其实现,包括向量、列表、栈、队列和树等; 2. 各种常用算法,包括查找、排序和图上典型问题的处理; 3. 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分析及优化;常用算法设计方法的应用,包含递归、回溯、分治法和贪心法等。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一)-2024-2025-1
授课教师:020159,180003,180372,200072,210001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实验中心自编实验讲义,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保延翔、常莉莉、郑子生编。
先修课程:电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理论课,先上半个学期)
主要参考书目:
1) 数字基础,弗洛伊德,科学出版社,第10版,2011-8-1。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阎石,高等教育出版社,第5版,2006-5-1。
[1]. 2)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康华光,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2001-8-1。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主要内容为数字电路设计、调试的基本技能训练,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独立完成一定复杂度的数字电路的设计及故障诊断能力。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一)-2024-2025-2
授课教师:9230277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自编讲义
先修课程: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主要参考书目:
数字电子技术(第11版),Thomas L.Floyd, 余璆,熊洁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年
[1].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 阎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课程是为软件工程专业的《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配套的一门实验课,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理解理论课中的基础知识,提高感性认识,培养设计和实践能力。课程采用虚拟仿真软件PROTEUS进行仿真设计和课前预习,课堂上在基于FPGA的硬件电路上实现并验证数字系统,训练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内容包括:1、认识逻辑门,包括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异或门;熟悉并掌握数字信号测试仪器使用技巧。2、使用基础逻辑门设计组合逻辑译码电路。3、认识MSI中规模逻辑器件,包括译码器、编码器、多路数据选择器,使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4、组合逻辑综合设计,1位ALU设计。5、认识触发器,包括D触发器,JK触发器;触发器转换设计,移位寄存器设计。6、认识集成移位寄存器,节拍器设计,扫描显示系统设计。7. 认识集成计数器,使用JK触发器设计计数器。8. 有限状态机设计。9. 数字系统综合设计。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一)-2024-2025-2(2)
授课教师:030080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保延翔 常莉莉 郑子生 (中山大学教学实验中心自编讲义)
先修课程:电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理论课,先上半个学期)
主要参考书目:
1) 数字基础,弗洛伊德,科学出版社,第10版,2011-8-1。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阎石,高等教育出版社,第5版,2006-5-1。
[1]. 2)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康华光,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2001-8-1。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主要内容为数字电路设计、调试的基本技能训练,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独立完成一定复杂度的数字电路的设计及故障诊断能力。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2024-2025-2
授课教师:210053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教程---基于matlab的数字信号处理仿真》欧阳玉梅、汪淑贤、蒋红梅、王旬编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数字信号处理
主要参考书目: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指导书》孙洪、余翔宇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1]. 《数字滤波器的Matlab与FPGA实现》杜勇,电子工业出版社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是为理论课《数字信号处理》开设的专业实验课。课程以计算机为辅助教学手段,用数字信号分析EDA软件MATLAB帮助学生完成信号的变换、数字信号处理分析的可视化建模及仿真调试,培养使用MATLAB软件工具进一步领会和深化课堂上学到的有关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的信号处理操作及滤波器设计方法,巩固理论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帮助对其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理解,激发创新思考能力和对数字信号处理及傅里叶变换的理解。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微纳光电子器件-2024-2025-2
授课对象: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课程门类: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
先修课程:无
参考书目:
《光电子学与光子学:原理与实践》,S.O.KASAP著,罗风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
课程简介:
教学内容包括:光的波动性、介质波导与光纤、半导体学与发光二极管、受激辐射器件-光放大器与激光器、光电探测器和图像传感器、光的偏振与调制等。
思政内容包括:讲授课程(1)基于早期光的性质发展,粒子论和波动论的博弈,激励学生立足实验和理论,做出突破性创新;(2)结合杰出华人科学家高锟在光纤方面的成就,激励学生潜心钻研,做出从0
微生物学实验-2024-2025-1
授课教师:140030,190326,230115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蔡信之,黄君红主编. 微生物学实验.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高等物理与实验、基础化学理论与实验课程;生物学与实验、植物学与实验、动物学与实验、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
主要参考书目:
(1)周德庆主编.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第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 (2)沈萍主编. 微生物学实验(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3)Cappuccino JG and Sherman N. Microbiology, A Laboratory Manual 10th ed. Benjamin Cummings,2013.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 课程旨在指导学生树立微生物学工作的无菌要求意识、实验室安全意识、健康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微生物菌种与处置的生物安全性意识,具有了解生命、尊重生命的伦理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及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系统学习微生物学的实验技术方法,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独特的实验技术和规范化的无菌操作要领,一般掌握微生物各大类群的基本形态和培养特征,一般了解微生物学独特的实验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训练对微生物的细微及完整观察、文字描述和模式图绘制。通过综合创新型实验的锻炼使学生达到对理论与实验技术的灵活运用,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和科学精神的,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科研创新意识及发现、提出和解决微生物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生命科学各项研究和应用工作打下比较牢固的技能基础的合格本科专业人才。 教学内容覆盖了微生物的主要形态及基本完整的微生物学经典实验技术和操作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的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大种类的自然个体形态、群体关系和培养菌落特征;微生物的显微镜油镜观察、染色与制片、无菌操作、显微计数与平板计数、培养基制备、高温高压灭菌、微生物接种、菌种分离与纯化、微生物生长发育影响因素的测定和细菌属种综合鉴定等实验技术。 根据微生物学及实验技术的特点,设计形态观察、理论验证、技术方法、综合训练4种实验类型的学习内容,兼顾理论验证和直观形态,重点在独特独创性的微生物技术的学习和掌握。课程主要以课堂实验完成,以教师讲解,学生动手实践、完成实验报告,和教师根据实验报告情况及存在问题做最后总结的三阶段形式开展。另外在课余提供实验室,供学生观察后续实验结果和进一步钻研拓展学习。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卫生毒理学-2024-2025-1
授课教师:012070,014042,050041,070163,110034,120278,130317,160263,190507,210538,230192
总学时:72
课程教材:1、主讲教材:《毒理学基础》 孙志伟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2017 2、辅助教材:《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孙志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2018
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生活中的毒理学》 吉尔伯特主编, (周志俊,顾新生译)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1]. 2.《现代毒理学》 庄志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3. E. Hodgson. Modern Toxicology, the 1stedition.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1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因素(化学、物理或生物因素)对生物体的损害作用与机制,以及中毒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科学。现代毒理学主要包括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三大研究领域。毒理学基础兼有基础科学与应用学科的双重属性。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毒理学基础要求学生既掌握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同时掌握安全性评价、危险度评定、危险性管理与交流的基本概念,并了解其应用的范围和相关评价技术。此外,通过实验课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毒理学检测技术和手段。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卫生法学-2024-2025-1
授课教师:012070,080117,120131,150178
总学时:20
课程教材:1、主讲教材: “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孙冬冬主编《卫生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第三版 2、辅助教材 (1)境外教材,齐安平,安·玛丽·杜盖主编《BIOTECHNOLOGY,MEDICINE AND LAW》,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 (2)陈云良主编《卫生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一版,高等学校“十三五”医学规划教材。
先修课程:社会医学、医学心理学、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主要参考书目:
1、胡汝为著:《医药卫生科技的政府管制研究-以广东省为例》,光明日报出版社,2021年9月第一版
[1]. 2、胡汝为著:《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框架下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12月第一版
[2]. 3、【美】劳伦斯.高斯汀等著,苏玉菊等译:《公共卫生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12月第一版
[3]. 4、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后续研究课题组:《环境与健康法(学者建议稿)》,法律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
[4]. 5、赵万一主编:《医师法概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年4月第一版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卫生法学》课程教学内容覆盖了法学概论、医生权利及专业意理、卫生行政法、公共卫生法律体系、患者安全、法律政策与实务、全球卫生法、医药政策、死亡的权利、精神卫生法、执业医生法、医疗事故处理与侵权责任、与医疗卫生相关的行政、民事及刑事诉讼救济等丰富的内容,不仅从政策和价值考量(如健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和医疗卫生安全等因素)方面及立法形式上,同时也从监管机制和体制建设上,为培养具有交叉学科创新性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承担了重要的作用。《卫生法学》课程特点在于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紧紧围绕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解读和融入,把专业知识传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联系起来,运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三层次结构聚焦教育,调整价值、制度和行动三个层面的内容及相互关系,将“健康第一”理念融入教学过程,对《卫生法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锻炼跨学科研究的思维,并亲身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全方位向学生展示与他们密切相关的卫生法学理论体系,体现重点高校跨学科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1+1>2”的效应,对医学生的培养进行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完善补强。法学与临床医学的交叉学科教学模式的课程目标与任务在于培养临床医学生从文献阅读、理论教学、逻辑推理的过程中掌握社会科学的经典理论和前沿探讨,在卫生法学的教学过程中把交叉学科的创新性、应用性和思辨思维植于医学专业学生的身上。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培育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精神,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卫生统计学Ⅱ-2024-2025-1
授课教师:030031,110079,130278,140031,160234,160235,180404,220562,230583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1、主讲教材 《卫生统计学》,李晓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2017。 2、辅助教材 李晓松主编, 卫生统计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生物医学研究的统计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方积乾主编,第2版,2019。
[1]. 2、《医学统计学与电脑实验》,上海科技出版社,方积乾主编,第4版,2012。
[2]. 3、《医学统计学实习指导》,中山大学出版社,陈雯主编,2020。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卫生统计学》是面向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在指导学生具备初步医学科研的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山大学的《卫生统计学》课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历来重视教学质量、注重学科发展,已组建起一支素质高、责任感强的教学队伍,并拥有较好的教学条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统计学理论知识、具备研究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基本技能、具备数据说话的科学世界观,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中山大学《卫生统计学》教学团队大力推行教学改革,在课程建设上不断取得进步;他们成功创建了面对全日制学生的国家精品课程《医学统计学》(2008)、国家双语示范课程《Medical Statistics》(2010)、教育部来华留学生品牌课程《Medical Statistics》(2011)、国家资源共享课《医学统计学》(2012),国家一流本科(线上)课程《医学统计学》(2017基础篇,2020高级篇),广东省一流本科(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卫生统计学》(2020),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卫生统计学》(2023年)。《卫生统计学》于2019年秋季开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模式,总课时90学时,其中线下形式为主的理论课与线上形式为主的讨论课比例大致为1:1。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2024-2025-1
授课教师:140060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导论,黄标 彭木根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1
先修课程: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无线通信技术
主要参考书目:
(1)高等院校信息技术规划教材:无线网络技术教程:原理应用与实验(第2版),
[1]. 金光 江先亮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 (2)LTE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肖开宏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3]. (3)Wireless Communication,Andrea Goldsmith,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4]. (4)TD-SCDMA无线网络评估与优化,万斌 高峰 李率信 高泽华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5]. (5)Resource Alloca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Zhu Han K.J.Ray Liu,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将介绍无线通信网规划和优化的基本原理、接入网的关键组成模块;介绍路径损耗模型与覆盖预测方法、话务量计算方法及网络优化方法以及抗干扰技术及频率规划方法。本课程还将组织学生学习仿真软件,探究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物理层关键传输技术。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物理化学II-2024-2025-2
授课教师:070131,120293,160058,210111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1、主讲教材 The Main Textbook 陈六平,童叶翔主编,《物理化学》,科学出版社,2011 Liuping Chen, Yexiang Tong, Physical Chemistry,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1 2. 辅助教材 (1)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候文华编著,《物理化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瞿俊雄,刘鹏,童叶翔编著,《物理化学经典习题及解答》,中山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6-06480-6, 2018.12)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I (Physical Chemistry I)
主要参考书目:
1. 董元彦,路福绥,唐树戈,郑新生, 《物理化学》(第五版), 科学出版社, 2016
[1]. i. Yuanyan Dong, Fusui Lu, Shuge Tang, Xinsheng Zheng, Physical Chemistry (5th ed),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6
[2]. 2. 朱志昂,阮文娟, 《物理化学》(第五版),科学出版社,2014
[3]. ii. Zhiang Zhu, Wenjuan Ruan, Physical Chemistry (5th ed),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4
[4]. 3. 陆天虹,《能源电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5]. iii. Tianhong Lu, Power Source Electrochemistry,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14
[6]. 4. 杨辉,卢文庆,《应用电化学》,科学出版社,2016
[7]. iv. Hui Yang, Wenqing Lu, Practical Electrochemistry,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6
[8]. 5. 沈钟,赵振国,康万利 编著, 胶体与表面化学(第四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9]. v. Zhong Shen, Zhengguo Zhao, Wanli Kang, Colloid and Interface Chemistry,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14
[10]. 6. Thomas Engel, Physical Chemistry, Prentice Hall, 2012
[11]. 7. Hoff, Physical Chemistry in the Service of the Sciences, Forgotten Books, 2015
[12]. 8. Fenton, Henry John Horstman, Physical Chemistry for Schools, Forgotten Books, 2015
[13]. 9. Ira N. Levine, Physical chemistry(5th ed), Mc Graw Hill,2003: 250-251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 “物理化学II”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理论;推导速率方程及推测反应机理的基本方法;基元反应速率理论、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实验方法。(2) 电化学:电解质溶液的基本理论;可逆电池热力学及其应用;掌握原电池和电解池相关基本知识。(3)界面化学:不同相界面的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基本规律。(4)胶体化学:胶体分散体系的动力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及胶体体系的稳定性。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物理学专业实验-2025春季学期
授课教师:006415,070074,140015,140019,140063,170122,170239,190282,190301,190302,190519,200136,200191,210129,210286
总学时:68
课程教材:任课教师自编讲义 物理学专业实验讲义,马杰、沈冰、王为、董建文、陈晓东
先修课程:《基础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
主要参考书目:
1. [美] 大卫 J.格里菲斯 著,王青 译,《粒子物理导论》,翻译版·原书第2版;
[1]. 2. http://root.cern.ch,《ROOT手册》;
[2]. 3. https://journals.aps.org/prl/
[3]. 4. 【美】P.R. 塞尔文 【韩】河泽集 主编,罗建红 主译,《单分子技术指南》,科学出版社
[4]. 5. 【美】R. 菲利普斯, J. 康德夫,J.塞里奥特 著,涂展春,王伯林等译,舒咬根 校,《细胞的物理生物学》, 科学出版社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1. 绪论课(4 学时) 2. 实验研究项目 (64学时) 2.a) 光学物理模块(16学时) 2.b)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模块(16学时) 2.c) 凝聚态物理模块(16学时) 2.d) 软物质物理模块(16学时)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药理学-2024-2025-1
授课教师:012128,013005,013008,013025,013040,040153,050053,070060,070158,080025,120233,130262,180346,210536
总学时:90
课程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药理学》第3版,颜光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1月
先修课程: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
主要参考书目: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Edited by Goodman and Gilman, 13th Edition, Pergamon Press 2017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机制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药理学作为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与药学的桥梁学科,为防治疾病、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 根据五制本科临床医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教学强调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同时介绍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与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包括学习能力、科学分析综合能力及科学思维方法和初步科研能力的培养),加强基础与临床联系,指导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如何合理用药以防治疾病,为培养高质量的临床医生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医学科研方法与研究成果表述技巧-2024-2025-1
授课对象: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课程门类: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
先修课程:
参考书目:
1.《医学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杨建一、王斌全,科学出版社;
2.《医学科研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
3.《医学科研课题设计、申报与实施》,人民卫生出版社;
4.《
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设置是按照医学科研方法内在逻辑层层递进的三个模块进行,分别从医学科研思维、医学科研方法、医学科研成果表述应用三大模块进行讲授,将医学科研方法与成果应用相关知识系统地介绍给学生,致力于突破医学教学、科研学习和临床工作相互脱离的瓶颈。培养学生们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其后续独立开展医学研究奠定基础。课表如下:
教学要求:
1.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创新思维类型、实验设计。
医学微生物学-2024-2025-1
原子物理学-2024-2025-1
授课教师:160039,180136,180137,180729
总学时:52
课程教材:杨福家,原子物理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
主要参考书目:
原子物理学 褚圣麟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本课程是普通物理基础课程, 与分设的《近代物理实验》课及后续的《量子力学》课程密切相关。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物理学探究对象从宏观到微观体系的发展过程,初步实现从经典物理到量子物理的思维转换,牢固掌握原子角动量合成的量子化定则与原子能级及其精细结构关系,并能进行光谱计算;从Pauli不相容原理出发,能理解原子中多电子排布的规则;在理解基态原子核结构性质的基础上,掌握原子核衰变的描述及原子能的释放方式及其应用。 作为拓展,使学生了解与本课程密切相关的人工原子结构及其量子调控的前沿研究现状和进展。 本课程涉及到大量的并且在物理学发展史上起着重要作用的著名物理实验及原子物理学的实际应用案列。但是,这些实验一般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即近代物理实验)来开设,课程相关的应用案例展示所需要的仪器设备也比较庞大复杂,很难进行课堂演示。为此,本课程的教学形式主要还是课堂讲授,将近代物理实验课程中与本课程有关的一些实验教学和学生分组实验,如光谱仪使用、弗兰克一赫兹(F-H)实验、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等于本课程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实验,安排同步进行。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运筹学-2024-2025-2
授课教师:040077,060144,210157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运筹学 第5版(本科版)》,《运筹学》教材编写组,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规划
主要参考书目:
[1] 《运筹学(第9版)》 (英文影印版),希利尔,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 [2] 《运筹学导论•高级篇(英文版•第8版)》,塔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 [3] 《运筹学导论•初级篇(英文版•第8版)》,塔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 本课程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运筹学的基本建模方法,一般掌握运筹学的基本解题方法和相关的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般了解运筹学各分支和高等运筹学的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运筹学简介、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单纯形法、对偶理论、灵敏度分析、运输问题、图与网络优化、对策论基础和决策分析基础。 本课程采用课室多媒体设备教学,通过讲义讲授运筹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例子,并讲解本课时的难点;每周布置1次作业,作业从课后习题中和讲义选取,课前会对上一课时中的课后习题和作业疑问进行讲解。实验课安排1次建模大作业。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诊断学-2024-2025-1
授课教师:830113
总学时:144
课程教材:《诊断学》 万学红、卢雪峰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9版 2018年6月出版 Diagnostics, Chief editor: WANG Xuehong, LU Xuefe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9th Edition, June 2018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 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主要参考书目:
《临床诊断学》 万学红、陈红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3版, 2015年6月出版
[1]. Clinical Diagnostics, Chief editor : WANG Xuehong, CHEN Ho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3rd Edition, June 2015
[2]. 《实验诊断学》 尚红、王兰兰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3版, 2015年5月出版
[3]. Laboratory Diagnostics, Chief editor: SHANG Hong, WANG Lanlan,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3rd Edition, May 2015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各专业学科的重要基础,是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关键学科。它论述了疾病的临床表现,各种显示疾病存在的基本体格检查方法,即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以及检验技能,教授了如何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去识别疾病,判断和揭示疾病的本质,使学习者掌握诊断的原理和方法,学会采集、综合、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概括诊断依据,提出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诊断。 通过学习诊断学达到以下目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牢固掌握规范化的体格检查手法,熟悉常用检验项目的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通过问题式、启发式教学,初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临床实践和动手能力。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植物学-2024-2025-2
授课教师:005302,006243,006804,060124,070144
总学时:54
课程教材:廖文波,刘蔚秋,冯虎元,辛国荣,石祥刚. 2020. 植物学(第3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先修课程:无。
主要参考书目:
张宏达等。种子植物系统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 叶创兴等。植物学(系统分类部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2]. 李正理,张新英编著.植物解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 其它杂志:生物多样性,植物学通报,植物生态学报,生态学报,植物学报等。
[4]. 李德铢等译. 植物系统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植物学是生物学大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包括形态解剖、孢子植物分类、种子植物分类三部分组成。目标,一是从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水平学习、认识植物的形态特征以及生理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二是熟悉分类学的原则、原理,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主要科属的形态特征,及其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三是学习野外识别和鉴定植物的方法,学会使用工具书。为后续的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分子系统学等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完整的课程的总学时数为108学时,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各54学时。野外实习1周。要求从系统学、区系地理学、生态学、资源学等不同角度,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专业学术制图技术-2024-2025-2
授课教师:170282
总学时:36
课程教材: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科技论文写作》,郭倩玲,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9787122150516,出版时间:2016年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 随着网络的发展,全球迈进信息爆炸新时代,信息的传播与热度尤为重要。置身快节奏时代,在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信息的高效传递至关重要。与文字相比,图片具有高效率、高速率、高热度等传播特点,图片传播信息的能力远胜于文字。图片符合当下大众浅阅读的习惯和心理。优质的专业绘图能让文章增色生辉,更好揭示科研规律。相比于以前的科研绘图,近年来对专业学术图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在高校的论文写作课程中,往往侧重对文字的精准性、语言的流畅性、行文的逻辑性进行指导,忽视了专业科技论文绘图的重要性。然而,当代大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几乎都涉及专业报告图表汇总、实验规律揭示图、数据汇总图、科技封面图设计等图,同时涉及大量抽象概念的图像化,因此,开设专业学术制图技术的课程,通过专业科技图高效揭示科学规律,尤为重要。 《专业学术制图技术》主要以Photoshop等绘图工具为基础,讲述专业学术图片的制作。涵盖以下教学内容:绪论、计算机绘图原理与图片属性、素材的搜寻、美化与导入、图片的区域选择与编辑、背景设计、专业制图中的色彩、专业绘图中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调整、文字、数据图、组合图、立体化、复杂不规则元素的设计、装置图与流程图、gif 动态图的设计、图片摘要与封面图等。此外,在本门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还贯穿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着诚信至上、推崇原创的精神,鼓励学生设计原创作品,并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实现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将思政渗透、贯穿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专业学术制图技术课程是学科专业与数学、美学、设计学相结合而成融合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专业绘图设计与美化技巧、创作专业数据图、示意图、封面图,并有机会参与学术论文的写作,将其作品发表在知名刊物、学生也能在更好地在本专业其它课程中展示PPT与成果、提升作业的质量。进一步,还能提升学生申请针对本科生的科研项目的机率(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有利于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取得更好名次,也可以提升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等,有利于全面提升本科生专业素养、计算机操作水平、审美能力、思辨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此外,学生本科毕业后在工作职场、读研读博深造中也能利用本课程学习的专业绘图技术,学习本课程有助于顺利完成工作汇报、组会报告展示、毕业论文答辩汇报等多种任务,高效直观通过专业绘图,揭示科研规律,表达复杂的观点,展示较高的职业与专业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创作出科研性、趣味性、艺术性等元素融为一体的科研绘图成为现代科研顶刊标配。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组织学与胚胎学-2024-2025-2
授课教师:011065,130244,130293,150017,160262,160300,220561,230556,240514
总学时:90
课程教材: 1、《组织学与胚胎学》李继承、邵淑娟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0版,2024年 2、《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指导》李继承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2018年
先修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1、《组织学与胚胎学》李继承、邵淑娟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0版,2024年。
[1]. 2、《组织学与胚胎学-同步精讲精练》郭家松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第1版,2018年
[2]. 3、《A Laboratory Manual of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指导(英文版)》朱永红,杨雪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2022年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目的:组织学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发育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组织学与胚胎学是相互联系的独立学科共同组成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组织胚胎学》一方面与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具有桥梁纽带作用;另一方面是学习妇产科学、泌尿医学等后续专业课的基础。因此,其理论体系和前沿技术,对于所有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医生、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的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 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指导,在教师指导下自学为主的原则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显微结构特点,及了解其相关的功能;理解胚胎发生的过程和主要畸形的成因,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同时每章加入思政元素和科研前沿提升学生们的政治素养和开拓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